朱棣笑道:“从小我就和父皇一起行军打仗,被封为燕王,抵御蒙古军的侵犯,这次发动靖难之役,整整四个年头,每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怎能胖的起来啊!”
庆成郡主趁热打铁说道:“如今天下已定,你们叔侄二人又何必如此,大家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自相残杀?”
朱棣点头笑道:“不瞒姐姐,我也想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可是朝中的奸臣却偏偏不想让我朱棣安宁,侄儿听信谗言进行削藩,让我这个叔叔寝食难安呀!”
庆成郡主道:“皇上年纪尚轻,你们毕竟是叔侄二人,有什么事情坐下来好好商议,不必骨肉相残。”
朱棣道:“我朱棣这此起兵,只是为了替父皇铲除朝中的这些奸臣,效仿当年周公辅政足矣,不知皇帝侄儿能否同意?”
庆成郡主没有说话,朱棣继续说道:“如果不同意我的要求,我立即渡江攻破京城,到那时希望各位兄弟姐妹暂时搬到父皇的陵墓暂住,我怕到时候惊吓到各位。”
庆成郡主听到这番话吓得脸色飒白,看来自己是没有办法劝说朱棣了。庆成郡主并不了解朱棣,这四年里,朱棣每天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如今胜利就在眼前,又怎么可能因为她的一番话放弃这一切。
朱智听说齐若涵到了,立即来见她,“若涵你来了,我们到那边走走如何?”朱智知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两人一路上并肩走着,谁也没有说一句话。
走了很远一段路程,齐若涵停下脚步先开口说道:“你们真的要攻打京城吗?”这句话齐若涵说的很平稳,可是对两个人来说都是十分沉重的话题。
朱智点了点头道:“我没有想到你的父亲就是齐泰,此次靖难针对的主要人物就有他一个!不过你尽管放心,我会劝说四哥放过齐大人。”
齐若涵道:“原本皇上将我嫁给你,就是让我监视你们的一举一动,我不喜欢做别人的棋子,所以才离家出走,闯荡江湖。可是命运实在是难以预料,我偏偏在江湖中又遇见了你,更难预料的是我喜欢上了你。”当然这句话是齐若涵内心的声音,朱智是听不到的。
朱智道:“我也知道皇上要把永平郡主嫁给我,一定是想监视我们,我便离开燕王府一路闯荡江湖,由于违抗圣旨,周王职位被免除,为了在江湖行走改叫周智,我也更没有想到你就是永平郡主。”
齐若涵道:“命运如此安排,我们都无能为力,如果燕军真的要破城而入的话,你我只能拔剑相向。”
朱智道:“事情还没有到这一步,上天让我们在江湖相遇,我相信一定会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只有你回去劝说齐泰大人,让他不要和四哥作对,我也会劝说四哥不要为难齐大人。”
齐若涵没有接话题,“我要回去看看庆成郡主是否说服燕王。”
在齐若涵的心中早就知道不会成功,朱棣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人,绝不会因为庆成郡主而改变,只是内心还是有一丝丝希望庆成郡主能够成功。
见到庆成郡主之后,证实齐若涵的猜想是对的,朱棣并没有答应撤兵。两人只好将事情的原委告诉建文帝,朱允炆得知后内心十分不安,看着金碧辉煌的皇宫即将不再属于他,爷爷朱元璋托付给自己的责任还没有来得及做,就要被叔叔推下台了。真后悔当初不该发动削藩政策,应该选择自己皇位根基牢固一些再动手,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朱允炆道:“方爱卿,如果京城守不住,恐怕我们就要南逃了。”
方孝孺道:“回万岁,盛庸已经在赶往京城的路途中,不出三日即可到达!我们的城墙十分坚固,城内还有十万精兵,唯有坚守才是胜利之道。”
朱允炆道:“一切就有劳方爱卿了。”
就在朱棣准备渡江的时候,盛庸的军队赶了上来,由于燕军的士兵一路打仗,已经十分疲惫,盛庸带着南军一路厮杀将燕军打败。有人劝说朱棣撤兵,回去修整过后再来攻打,皇宫就在江的对面,如果撤回的话,恐怕募兵的人就会赶回来,到那时再想攻打京城更是遥不可及。
“各位将士们,我们经历了四年之久的战争,如果此时撤退恐怕再也不会打过来,即便回去退守南军,募兵军队也不会放过我们,退路已经是死路,我们不如坚持一下,只要拿下京城,胜利就属于我们。”朱棣在燕军中讲着他的道理,所有将士们也明白,退路已经没有了,可是坚持又谈何容易,除非再有奇迹发生。
果然奇迹发生了,朱棣的儿子朱高煦带着军队打了过来,朱棣看到自己儿子到来大喜,“吾儿来的正是时候,世子的身体不好,眼下就看你的了!”
朱高煦听到父亲这句话突然明白,世子朱高炽一直身子骨就不好,如果这一次成功,必定得到父亲的信任。燕军也看到了希望,朱高煦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和朱棣一样善于打仗,这一次他拼尽全力攻打南军,再加上韩紫霄等聚海帮的高手相助,盛庸很快被打得大败,燕军顺利渡江到达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