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庶族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封建王朝中,也就是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在这六个朝代中民族问题依然存在,但是各个封建王朝基本上都保持了大一统的稳定状态,即使有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情况,但其创建的国家也必须用庶族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
因此,我自认为十六国时期的这段历史,并非五胡乱华,而是士族乱华。所以在之前的文字中并没有提到五胡乱华的字样,只将这一历史时期称作十六国时期,其实准确的叫法应该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因为我们国家的历史是不可分割的,东晋时期与十六国时期同时存在于我国的南方和北方,而十六时期只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历史,接下来我们所以说十六国时期的名称由来。
之前我们说过了这段历史时期所出现的国家并非十六个,那么为何却要称之为十六国时期?这就是因为北魏的史学家崔泓将东晋同时期,游牧民族在我国北方建立各个国家的历史编写成了一本纪传体史书,定名为十六国春秋,崔泓以安邦立命定国的标准,选出了十六个国家来命名这本史书,所以被后世史家一直沿用,称这段历史为十六国时期,对于崔泓的标准我们不太好理解,其实我认为也就是享国十年以上的国家,正好十六个,但是,这个时期,鲜卑族慕容部所建立的西燕恰好立国十年,但你要按月份算的话,应该是不到十年,而且西燕的影响力也比较低,建国前期并无固定疆域,而同为鲜卑慕容部所建吐谷浑和北魏的前身代国都离中原地区较远,所以并未算在十六国之列,那么在这一段时间内也只有十六个国家享国时间超过了1
0年,并且疆域比较稳定,所以这段历史被称为十六国时期,也是情理之中的。
公元304年,在这一年里,氐人李雄建立成汉,紧接着,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这一年也就成为了十六国时期的开始纪年,到了公元439年,北魏皇帝拓跋焘攻灭了卢水胡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北方大地重归于一统,这也被看作是十六国时期的结束纪年,同时也是北朝开始的纪年,所以十六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只存在短短139年,这在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中,仅仅是一个简短音符,但是这段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血泪,让古往今来的人们不愿提及,但是透过这层阴暗的清晨雾霾,我们似乎看到了徐徐出生的太阳,而这时的太阳似乎更为柔和,更有生机。
在这个波涛汹涌的时代浪潮中,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涌现了无数个弄潮儿,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我们说到的羯人石勒就是一个斯巴达克式的英雄,但其远远比斯巴达克更有思想和作为。
当石勒彻底消灭了西晋王朝的主力大军,攻占洛阳之时,其自身的力量已经开始增长,而当时的汉朝皇帝刘聪在俘获了西晋皇帝司马炽后,便也开始致力于对于关中地区的攻取,其主要精力消灭盘踞长安的西晋王朝贵族势力,重新恢复自己的汉室,实际上这就把关东地区让给了石勒。其实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到,作为游牧民族出身的帝王,只是急功近利的去完成自己想要的结果,实际上对于整个王朝的掌控,并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和制度,这也就最终导致了汉赵帝国的灭亡,当然,石勒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出身的臣子,也完全没有任何封建文化的底蕴,更不可能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当其势力强大之后,自立是一个水到成渠的事情。其实你从这里能够看到整个十六国时期出现如此纷乱的局面,也正是因为西晋王朝的不堪一击,屡屡获胜的游牧民族没有时间去接受汉民族的文化礼仪制度所导致的。
随着西晋王朝内部八王之乱的结束,游牧民族便开始动用武力在战火方熄的中原大地上与当地的汉族先民进行融合,一直到前秦皇帝苻坚统一北方之时,这个融合的过程才算结束。当淝水之战过后,前秦帝国元气大伤,北方大地重现战乱,但这时,即使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国家比战前要多出很多,但是,各个国家的文武大臣对于皇权的尊奉,开始向我们的汉族先民学习,所以这也是一个再次融合的过程。
当鲜卑人创建的北魏王朝崛起,开始了对北方各国的兼并,一直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居于中原大地百余年的游牧民族,开始向往中原王朝的大一统文明,所以这个阶段是民族融合的基本结束。这也是我将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分为三大部分的原因,这三个阶段就是游牧民族与我们定居民族的融合,再融合,融合基本完成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