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第254章机制炭和烤烟厂(1 / 2)

【重生之全能网红】6个月前 作者: 泥茏

斗破小说网 www.doupotxt.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全能网红最新章节!

吕父很偶尔的投资了“魔都”的房地产,在未来短短数年间,单单是房地产的升值部分,就超出了他工作几十年积累的财富。

而且不止超了一倍两倍,超了几十倍之多。

等到吕父真正办理完退休手续之后,他手头的固定资产(主要还是那栋楼),已经在几年间暴涨了好多倍价格。

再说了,他那是一线的铺面楼啊,房价暴涨,不仅仅心里暗爽而已,他还每个月都有不菲的铺租及房租收入哩。

短短几年时间,吕父就涨了2次租金了。但仍然没有吓退租户。

单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魔都”的房地产业发展迅猛。

可惜,经济方面的可喜形势,却改变不了儿子在婚姻方面的窘境。

儿子出来工作差不多有17个年头了吧。24岁三本民办大学毕业,一开始时有点心高气傲,自己做生意也不愿打公家工。

就因为仗着有个在工商部门当负责人的老爸,儿子利用这人脉资源也颇有收获。

他在读本地的大学期间,就曾经帮一所乡镇的小学组建过“电脑室”,成功推销掉了60台二手电脑。

那个小学的校长跟吕父相熟,一口气进了60台电脑,校长也得了不少“提成”。二手电脑外观看起来很新,而价格却相当便宜。这使得其中的“利润”非常可观。

做成那一单生意,吕浩子也是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此,他就自认为自己属于商业上的奇才。对做生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惜,像这种单单靠“人脉”来找客源的生意,其实挺难长期维持。

24岁大学毕业后,吕浩子自己单干,足足做了八年的生意。

这8年间,他换了几个生意项目。

比如,跑到老家的“深山老林”中投资“机制炭”项目。

所谓“机制炭”,就是那种用机器压制而成的、尺寸标准.统一的炭。

这种“机制炭”,比起普通农家小工作坊烧出来的木炭,“卖相”是它最大的优势。

其次,普通的木炭烧起来,有时候会出烟,而“机制炭”却基本上能做到无烟。

普通木炭有烟,那是因为农家伐取林木,来直接炼制成炭,然后出售。直接砍伐的树木,肯定有“树结”,农家不可能把“树结”剔除掉,再烧成炭。那得耗费多大的人工啊。但就因为有“树结”存在,这些炭在用来引火之际,烧到“树结”位置时,就会烧出很多烟。

只不过,普通农家烧制的木炭,售价相对便宜,也不愁卖不掉。

“机制炭”呢,它有一个用机器压制、裁切的环节,因此不需要太完整的木料“加工”。

就用一些边边角角的碎木头,都可以通过大型的机械设备,压制成一块块标准尺寸的木块。然后再把这些“木块”送入特制的土制“炭窑”内,烧制成炭。

因为机器压制而成,也不必担心压制的木块会松散。

由于一切都是机器设备完成,土制“炭窑”一次炼制的“机制炭”数量,又极为可观。出来的炭属于“无烟炭”,还用纸箱一箱箱打包好,模样看起来都挺上档次的。

“机制炭”的定价,自然远高于普通木炭。

但这也没啥,普通的木炭一般就是卖给还在“烧煤”的普通人家,用作“煤炉”引火之用。而“机制炭”呢,则是专门供应给摆“烧烤夜市”的个体户使用。有时候普通人家的年轻人想吃“烧烤”了,也会购买这些“机制炭”。

吕浩子从事这种“机制炭”批发生意,投入挺大的。

首先,一台压制标准尺寸木块的“机械设备”,就得小20万。还有建设烧炭的“大型土窑”,一建好几个,每个都要钱。

还得配备足够的人手。人工钱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至于请“纸箱厂”帮印刷“装炭”的纸箱,也算作成本投入。

一开始还没有开拓足够的客源,就投入了诸多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

“工人”请的都是老家那边的亲戚朋友,要人有人,要技术却没技术,一开始,“炭窑”的火力掌握得不恰到好处,不是烧得过火,就是没烧到火候。

也不记得浪费了多少窑“机制木块”了,才逐渐的掌握的技巧,烧出合格的“机制木炭”来。

然而,这种“机制炭”的生产,说老实话,属于比较的高.污.染的产业。在环保部门的那一关,是挺难通过的。

吕浩子要办厂,只能选择把厂址设到“深山老林”之中,别说市区,就连圩镇都远离。

饶是如此,环保部门也不可能不知道有你这大污染.厂子的。为啥它们消息灵通?主要还是农村里就是多犯“红眼病”的人,会悄悄进行举报。

不过呢,既然你吕老板已经“识趣”的把厂子搬到了深山老林中,又有个在区里当工商部门负责人的老爹,当地的环保部门的人员,对他这“机制炭厂”,当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吕浩子也会做人。每次环保部门的人向他“通报”村里某某某又举报你的厂了……之类消息,吕老板就得“识趣”的拿钱,来“感谢”环保部门的哥们。

这种事时有发生。累积起来,花费也是不小。

放说回来,假如吕浩子的“机制炭”销量好的话,这一切花销,都可以算入“成本”中,巨大的利润完全可以冲抵。还有可观的赢利。

然而,吕浩子并没有什么固定的销量渠道。

这种“机制炭”都是夜市中的“烧烤摊档”用的多。

而像吕父的人脉影响所及,基本上都不卖“机制炭”的。这等于白白浪费了父辈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人脉。用不上啊。

吕浩子的“机制炭厂”,比起同行人士,毫无优势可言。

照样是在争抢那原本就基本固定的市场份额。

弄到最后,生产“机制炭”的小厂太多了,大家要生存,只能打起“价格战”。这等于开启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糟糕先例。

销路越窄越降价,越降价,市场竞争越激烈。

搞到最后,“机制炭”的售价,都压到几乎是“成本价”抛售了。

而这个过程中,吕浩子请的几十号的人工,不管生意好坏,月月都得支付工资。毕竟都是亲戚朋友来着,吕浩子要脸啊,岂能赖掉人家的辛苦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