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第404章事与愿违(2 / 2)

【重生之全能网红】6个月前 作者: 泥茏

对方尽管是个有钱的老板,但一开始也是冲着赚大钱而来。现在赚不到钱,还亏损了100余万,当然是感觉这个“项目”不适合他做了。有机会撤了,当然就撤了呀。

估计在去年七、八月份之时,当时承包了“中缝广告”的这个团队,就感觉到“收入”不尽如预期了。当时虽然最终的年度“报表”未统计出来,但每个月份的“盈利”情况都不乐观,对方那肯定是有所“预判”了的。那种情况下,恰逢又有“钟家大儿”及他的团队“信心满满”的要趟这样的一淌“浑水”,那就随他们吧。之前的那个“团队”还乐得有人愿意接手了呢!

就是在那样的一种心态驱使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很快的在上年度的8月份左右,对方的“广告团队”就不再跟“子报”续约下年度的“中缝广告”承包权了。

而“钟家大儿”则顺利的拿下了“下年度的子报‘中缝广告’承包权”。

如前所述,“钟家大儿”签下的“承包费用”为1000万。

来年开始真正的接手经营起“中缝广告”了,顿时感觉,形势似乎没有预期的乐观啊。

尤其是看到对方的“广告团队”,居然全年的“纯利”只有700万,“钟家大儿”和他的团队的压力,那就更大了。

人家是用800万拿下的“承包权”啊,最终结果是亏损了100余。而“钟家大儿”的广告团队,那可是多花了200万,用1000万的费用拿下的“子报”中缝广告的“承包权”。

也就是说,他们的“纯利润”必须在千万以上,才真正有得赚。“纯利”在1千万,那就是勉强“回本”。如果“纯利”在千万以下,那少多少,就等于是亏了多少。

因此,不由得“钟家大儿”的团队压力山大。

知道了形势没有预期的乐观,但他们这个“广告团队”也并非就真的没有实现“大逆转”的可能!

“钟家大儿”作为“合资广告公司”的负责人,当然要少提严峻的形势了,要多“摆优势”。

优势有没有?还是有的。

比如说,去年是“子报”刊登广告“井喷”的头一年。估计今年还会持续上一年度的“良好发展势头”。而“子报”整体的广告收入增长,预示着“子报”的销量仍然在上升,对广告用户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这种情况下,或许在年中的时候,可以考虑提高一下“每则标准中缝广告”的费用。由原来的200元刊登一则,小幅度提升到250元刊登一则。

如此,单纯的提高收费标准,就能让“利润额”提升一截。

再一个,则是“主动出击”,自己组织人手去拉“中缝广告”。“钟任大儿”也用心的翻阅了上一年度的“子报”电子版。

他查看“电子版”的“当代都市晚报”,不是要查什么新闻事件,而是查看上年度的“中缝广告”的刊登情况。

一查之下,发现其实有些日子的“中缝广告”,都没有刊登满所有的“承包中缝版面”啊。这也就是说,真能多拉到广告的话,还是有一些“富余版面”可供刊登广告的。

最怕就是人家上一年的版面已经全部用光了,仍然“盈利”成绩不如预期。那可以“提升”的空间及余地,就相对小了。甚至可以说,没有承载更多广告的“中缝位置”了。那才是“潜力”耗尽。

现在情况还没到那一步。没有用到的“中缝位置”,刊载满,估计还可以再替“新团队”挣到一部分的“纯利”。

再一个,就是“钟家大儿”打探到的可靠消息:之前的“广告团队”刊登“中缝广告”,经常给“广告客户”打折“广告费用”。本来需要200元刊登一则广告的,打完折后,可能就只花150元就能刊登一则广告了。

更有甚者,在“淡季”时打个5折,直接100块就能刊登一则“中缝广告”了。

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大大的影响“广告团队”最终的年度收益。

总之,对方或许也是有时拉不到“广告”了,不得不推出打折优惠。但无论如何,在“钟家大儿”看来,那就是该团队“不够力”的表现呀。

正因为他们不得力,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钟家大儿”对于自己的团队的“战斗力”,更有信心。总之,不会有对方那么差劲就是了。

“钟家大儿”非常信任自己的“友仔”组成的广告团队。这群人的战斗力确实比之前那个“广告团队”强一大截。

但他们这个团队也有劣势。像“中缝广告”的承包权,一开始怕争不过“前团队”,多出了200余万的“承包费”。这让他们盈利的难度,也增加了一大截了。

其次,就是“钟家大儿”的广告团队,那是上年度的8月份拿下的“子报中缝广告”承包权的。当时还没有看到“年度报表”,情绪乐观之极,当时没配备的各种办公设备,包括十余台电脑及主机,还有几台空调,各种办公桌,老板椅之类,“钟家大儿”清一色的选择“苹果机”系列。

这无疑大大的增加了“办公设备”方面的支出。换言之,其实也是在增加“广告公司”的投资成本。

本来办公设备几万块钱可以解决的,样样用“苹果”,一下子就得十几二十万块钱,才能把办公设备配齐。

再一个,就是办公场地的租金和装修费用,“钟家大儿”都选的极佳的地段,装的也是真正的“精装修”——这些无不增加了投资“成本”。

还有,就是“钟家大儿”觉得当个“广告公司”的大老板,要亲自跟客户谈生意的,没有个像样的车怎么行?

当时进口的“丰田佳美”(也就是后世命名为“凯美瑞”的中级车的“前身”),需要20余万到30万,“钟家大儿”居然也咬牙购置了一辆了。

他就是这么舍得投入。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他“信心满满”想着靠那“中缝广告”赚大钱的,结果一年下来,统计报表出来后,却发现“事与愿违”。

钟家大儿顿时傻了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