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怪不得朱棣犹豫,实在是大明宝钞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朱棣就算再不懂经济学也知道发行纸钞不是小事。
一旦出了什么岔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又会和大明宝钞一样贬值,拿来擦屁股都嫌纸硬。
当然,还有一点原因是因为苏泽之前忽悠他存了银子进银行的,他害怕到时候苏泽还他一堆废纸。
因此朱棣还想要再看看,要等到看到纸钞能顺利推行之后,要获取百姓们的信任他才会点头,在苏泽的提议下,京城将会作为纸钞发行的试点,不过那要等年后了。
银行这边暂时不去说它,如今只是有了个草台班子,西山那边的银行还在修建,尚未完工,估计要等到年后才能开业了。
苏泽名下的其他产业也为他取得不菲的收益,因为天气太冷了,那些有钱人不喜欢出门,导致火锅店的收益不好,苏泽又推出来外卖服务,学着后世海底捞的上门服务一样。
市面上也有一些火锅底料的出现了,苏泽不搞火锅了,开始卖起了火锅底料,让火锅走进了大明人的家中,足不出户就能吃到火锅。
人适当的摄入辣椒是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的,尤其是北方本就寒冷的情况下,辣椒的用处就更大了,苏泽这也是在不遗余力的丰富大明人的饮食了。
大棚蔬菜这边由于暂时是走的上层路线,成本高居不下,暂时还不能供应普通百姓,只能等到来年扩产之后,这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才会在未来进入到千家万户的饭桌上。
苏泽手底下的人正在想办法节约成本,争取明年就能让京城的普通百姓都能在冬天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
如果说公司和银行的出现是苏泽为了筹集资金才出现在大明的,那么无烟煤,火锅,大棚蔬菜等就是苏泽为了造福底层百姓弄出来的。
大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进入到小冰河时期,苏泽自然记在心中,开始提前做准备了。
无烟煤那边也在召集人手,除了苏泽一开始接手的那几千流民,京城周边地区也有不少吃不饱饭的百姓拖家带口的来到了西山,原本荒无人烟的西山也逐渐热闹了起来。
百姓到了西山可选择的机会就多了,可以去矿上挖煤,还可以去建筑队当学徒,跟着一起修路修房子,反正有清风县的老手带着,也能做些杂活,来年还能在西山规划出来的农业区务农。
永乐朝土地兼并问题已经开始严重了起来,多的是无地可耕的百姓,就算种地也是给当地的那些士绅们种地,来到西山虽然也是种地,可那是在给朝廷种地。
前三年免税,种出多少都是自己的,三年后才会上交赋税,赋税相比交给那些士绅要低的多,只需上交两成就可以了,给士绅们种地得交五成甚至往上。
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算计,他们也知道在西山种地要比在自己老家种地要好,自然会争相来到西山投奔。
这件事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那些百姓拖家带口的来了西山,那些本地官员和士绅自然有意见,可上次那几地的主官都被撸到底了,加之西山又是苏泽和太孙的地盘,根本没人敢说句不是,拦都不敢拦那些百姓拖家带口的去西山务工或务农。
只能可怜巴巴的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制止人员流失的情况,结果朱棣根本懒得搭理,那些有意见的人也就消停了。
西山那里除了务工和务农,还有镇国卫的军士,也有一些商贩看到了机会,去西山支起了摊子,在苏泽规划出来的商业区组成了简陋的商业街。
虽然人手紧,苏泽还是让建筑队赶工出来了一条商业街,大大的方便了那些有心想来西山发财的商贩,未来苏泽还将引入京城的一些商品,方便西山这边的百姓购买物资。
别看西山如今还不够富庶,可西山那里的人购买力是有的,腰包里有钱。
工人有工资,农户虽然暂时没有工资但也有苏泽发放的补贴,暂时维持生活是没问题的,镇国卫的军士兜里也有军饷,虽然朱棣一毛不拔,苏泽还是有点良心的,都发了军饷下去。
每当工人下工,镇国卫休沐的时候,就是商业街最热闹的时候了。
依稀可以看到西山未来的繁荣和富庶场景,苏泽也很满意西山的发展,这不过是他才来京城三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西山未来会发展的更好的,也许不止西山,京城,甚至大明都会越来越好。
处理完京城的琐事,苏泽又陪着苏幺幺回了一趟清风县,苏幺幺是回去给她父母扫墓的,苏泽则是回去视察清风县的工作。
如今的清风县比起朱棣去的那天要冷清许多,因为清风县很多人都被苏泽给调到京城去了,除了一些产业走不开人,许多人都被苏泽调走了。
建筑队,京城各种产业,以及未来要开办的学校,处处都需要人手,要不是苏泽在清风县发展了三年之久,还真抽不出那么多人手来帮他。
昨日因,今日果,也正是因为他在清风县的这三年发展,才能让他培养出一批属于自己的班底,一声令下就有人站出来帮助他。
清风县这些接受了新教育的百姓们,也开始走出清风县,前往更大的舞台的发展,投身于各行各业中,发光发亮。
原本清风县的那些百姓还舍不得苏泽走,以为苏泽放弃了他们,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苏泽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将他们带到京城,前往了更大的舞台,和苏泽再次并肩作战。
一如三年前那个穷酸县令站在破烂的县衙门口挥手喊道:“愿意听老子话的,就跟老子走,老子带你们过上好日子,让你们的娃娃不用再跟你们一样过苦日子。”
那一天,许多茫然,麻木的清风县人跟着苏泽走了,一起上山下水,修路铺桥,于是有了现在繁华的清风县。
现在又有一大批清风县人跟着苏泽走了出去,他们不知道要面对什么,可他们知道跟着苏泽走能过上好日子,因为苏泽在这三年的时间兑现了他当日的承诺,所以他们愿意继续相信苏泽。
这和以前穷的吃不上饭出去讨饭不一样,他们是出去帮着苏泽一起带着其他大明走向未来美好新生活的。
现在其他地方的人不会再低看他们清风县人一眼了,清风县出来的人有着属于他们的骄傲,那是苏泽带给他们的。
到了京城的清风县人有着外界人没有见识和知识,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亮,成为了其他大明人羡慕的对象。
在西山,只要你说是清风县出来的人,那就会被其他人高看一眼!
就算是修路的工人都是读过书,识的字的,还懂得很多他们不懂的东西。
就算是皇家的匠人都不敢低看清风县人出身的匠人一眼,因为他们发现清风县匠人手里用的工具他们看都看不懂,更别说上手用了。
那些清风县的匠人还会自己绘图,算数,还会不断研究,这些都是那些皇家匠人不会的,和清风县匠人比,他们好像只是做工更加精细些罢了,除此之外并无任何优点。
除了这些,更为难得是清风县人都很自信,清风县人那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自信是那些流民和那些来西山务工的百姓身上没有的。
苏泽并未在清风县久留,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忙完了清风县的琐事之后,便带着苏幺幺紧赶慢赶的回到了京城,仿佛是一个过客。
可苏泽并未忘记清风县,他忘不了那些年在清风县的那些点点滴滴,那些琐碎日常,他甚至能记得那最开始跟着他的那些清风县人的名字,虽然多是二狗,三麻子之类粗鄙的名字,即使后来都一一改了名,苏泽依然记得他们最开始的名字。
即使有一天,苏泽成为了整个大明,甚至整个世界的大人物,即使他未来可能再也不回清风县了,他也不会忘记这三年在清风县的点点滴滴。
这对于他来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他带着一群茫然,麻木的人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他不仅给清风县人带去了知识和富足的生活,还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和梦想。
他曾在清风县这处穷乡僻壤之地哭过,笑过,这片土地上流淌着他的汗水,书写着他来过的痕迹,证明他来过。
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只是因为有了更大的追求,停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