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后世诸多文学大家对出了工整的下联,但终究是一二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言归正传。
春节期间当然不会有什么农活要忙,所以姥姥姥爷都在家。
再加上今天是初二,按照当地习俗来讲,是女儿们“回娘家”的日子,所以姥姥姥爷准备好一切好吃的的,等待着女儿们回来。
还没等进大门,母亲激动的心情就如同井喷似的爆发了出来:“大,妈,我回来了!”
“大,妈,我回来啦!”
母亲走到“井”字大门口就冲着里面大喊道。
大门距离姥姥住的房子50米左右。
想来是听到了女儿的喊声,姥姥姥爷一同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定睛瞅了许久才看清楚面容,姥姥激动的说道:“是四姑娘回来啦!”
看到老姥姥爷出门,母亲本就迈着大步,保持着快速行进的步伐又加快了几分,三步并作两步,小跑着向姥姥姥爷冲了过去,把我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接着,便让我看到了终生难以忘怀的一幕:
一幢土砌老房前,两个花甲老人仰着头,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不惑之年的女儿,眼中满是疼爱,手上满是宠溺,心中满是甜蜜,画中,尽是父母情!
姥姥姥爷佝偻着身体抬头望着母亲。
是的,佝偻。
岁月的无情毫不客气的摧残着人的青春,不仅是心灵上的“青春”,而且还有身体上的“青春”,让人的身体和心智在一生当中呈现“抛物线”般的变化。
姥姥踮起脚尖,用颤颤巍巍的手,哆哆嗦嗦的帮母亲将那一撮“顽皮”的遮住眼睛的头发捋到耳后,说:“四姑娘也有白头发了……”
接着,姥姥爱不释手的捧着母亲的脸庞,上上下下端详了很久,整整眉毛,摸摸鼻梁……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的某一刻,母亲仰头望着姥姥,姥姥重复着和现如今一样的动作,不厌其烦……
“可怜我四姑娘,年轻轻的,咋就长皱纹了呢?”姥姥紧紧地皱着眉头,泪水在眼眶中不停的打转。
“妈!”母亲生怕受母亲的影响也流下泪来,带着撒娇的语气说道:“姑娘也四十多了,哪能没有白头发,不长皱纹呢?”
“看看你的手,粗糙的哪像个女人!”姥姥婆娑着母亲的手,眼泪终于忍不住噼里啪啦的掉了下来,心疼的揉了又揉,“一定受了不少苦吧?”
“妈,我的手不是和你的手一样?都随了你啦!咱们娘俩可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连手也是呢!”母亲帮着姥姥擦着泪,尽量克制着自己即将哭出来的冲动,不停的岔开话题。
对,确实如此。
不管是知天命、不惑甚至花甲之年,在父母面前,你永远都是二老心中那个牙牙学语、活蹦乱跳、调皮捣蛋,偶尔还会有些小脾气,冒着傻气的孩子!
即便你念过古稀,你仍旧可以二老面前活蹦乱跳、调皮捣蛋,偶尔,再冒冒傻气……
如果可以的话,请各位读书的朋友们现在就试试,把儿时纯真无邪的一面再次呈现在父母面前,让他们偶尔再回顾一下当年那个可爱的、天真的你……
姥爷就这样看着母女二人,泪水从眼眶中缓缓流出,嘴上却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就这么静静的看着,早已忘却了户外凛冽的寒风,生怕一个细小的动作打破这一刻的美好一般。
“姥姥姥爷过年好!”我极其不懂事的破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面,因为,我也是孩子,我同样不愿看到母亲在寒风中哭泣的样子。
这就是人生的矛盾之处所在。
“这是墩子吧!长这么大了!”姥姥突然看着我说:“快快快,回家,回家,姥姥给你做好吃的!”
“对对,快回来,快回来!”姥爷附和着。
姥姥姥爷家也分里屋和外屋两间,外屋是灶台,里屋是火炕。
我们径直走进了里屋。
姥姥赶紧把我和母亲推到了炕上,说:“你们坐着别动,姥姥给你们弄点好吃的!”
“妈,我来帮你!”母亲边说边行动,结果被姥姥制止了下来。
“你回家了哪能让你动手干家务呢!有妈在,你就坐着,歇着,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做,就行了。”
抛下一句话,姥姥赶紧忙活了起来。
有妈在的地方,才是家。
母亲执拗不过姥姥,只好作罢,乖乖的坐在了炕上,看着姥姥忙前忙后准备好吃的。
“妈,我给大买了两瓶酒,一会吃饭的时候你给大打开尝尝!”母亲突然说道。
“嗷!”
当地农村的习俗是每天两顿饭,上午十点左右一顿,下午四点左右一顿。
一来在农忙时不耽误早起干农活,二来还能省一顿饭的粮食,所以我们正好赶上了第二顿饭。
姥姥虽然步履蹒跚,但手脚很麻利,不一会就张罗了一大炕的饭菜,足足有十几个盘碟。
可能有些朋友对此不太了解,当时生活条件本就不允许,村里吃饭都是摆在大炕上,所有人都盘腿围坐一圈,根本就没有桌子、椅子、凳子什么的,也根本放不下。
炕桌是后来才有的,最初吃饭都是如此。
当然,也缺不了母亲给姥爷买的啤酒。
因为当时的白酒的包装和啤酒一般无二,所以姥爷习惯性用牙把啤酒瓶打开,给自己倒了一小杯,按照白酒的喝法浅尝辄止的抿了一口啤酒,尝了尝,摇了摇头,又尝了尝,突然仰头一饮而尽,说:“怎么这个酒的味道像马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