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赵骥要是没有子嗣,那以后谁来保障我和我后代的利益?
“没办法呀,将领统兵在外须留人质,这是朝廷的章程”,赵骥哈哈一笑,“我也苦恼得紧啊”。
阎宇一拍大腿骂道:“娘的朝廷章程,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再说了,满朝文武有谁能比得过哥哥的战功,破一次例又怎么了”。
句扶、柳隐也跟着着急说:“是呀,难道关中战事一日不解,将军就还不要子嗣了不成”。
三位大佬一开口,孟琰、李辅、张嶷、赵统等人也赶紧七嘴八舌的表示了对此事的不满。
赵骥抬手下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然后讲到:“关中将士没有子嗣的不在少数,即便有了子嗣的,怕是也许久未得团聚了,大伙儿都是如此,我身为主将怎么能一个人搞特殊呢”。
阎宇气鼓鼓地说:“没有子嗣延续血脉,这叫大伙儿如何安心征战,不行,我回头就给朝廷上道表,把我家里那位给接过来,趁着眼下没有战事,先把儿子弄出来才是正事,朝廷要是不允,老子可不答应”。
句扶人粗心细,已经听出了今天的会议风向有些不对,他知道赵骥和诸葛亮之间有些嫌隙,在身为武将的他看来,文官嘛,就应该留在后方治民督粮,打仗的事还是该交给他们这些武将来负责,马谡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再说了,关中诸将为蜀汉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你扣着我们家属不让延续香火也太不公平了,念及至此,句扶附和阎宇说:“文平兄,我也想我汉昌老家的儿子了,我跟你一起上书朝廷,请求把家人接来长安”。
柳隐觉得能与家人团聚是好事,他并不反对,更何况这件事关系到整个关中军团上上下下的集体利益,谁要是敢反对的话只怕会犯众怒,不过他是世家子弟,想得更多一些,习惯给自己的行为找个法理上说得通的理由:“军中将士出征在外要留下家属的确应该,但向来也没有规定说必须留在成都,留在长安也是一样的嘛,如果谁敢临阵叛逃的话,镇东将军还能念旧徇私枉法不成”。
柳隐这句话算是给在场所有人找到了一个行为依据,于是参会的诸人顿时群情汹汹地表示要请求朝廷允许自己把家人接来关中团聚。
阎宇大声嚷道:“你们可别光顾着自己一家老小,咱们手下的兄弟们来了关中后也就都见不到家人了,我提议,不如一起跟朝廷请愿,把士卒的家人也都接来关中,让镇东将军按功给军属授田,如何?”
关中现在缺的是人,不是土地,何况按军功授田可以极大的提升普通士卒的忠诚度和战斗意愿,进而彻底和赵骥捆绑在一起,赵骥对此自然乐见其成。
以田土养壮士,以壮士守关中,这是赵骥当初拉拢天师道招募新兵时就有的做法,现在正好把从益州带来的老兵们也融入进这个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