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攻克樊城的赵骥并没有急于攻打襄阳,他只是让邓艾领了数千兵马在南岸监视,并向城中守将吕常派出了劝降使者。
吕常接到的劝降文书不止赵骥那一份,陆逊的劝降文书几乎是前后脚同时就送到了。
樊城失守,襄阳已成孤城,城内人心惶惶,吕常知道自己和这座他镇守了十余年的襄阳城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了。
守肯定是守不住了,汉军来得太过突然,城内光是长期坚守所需要的粮食就都没准备好,可向谁投降就大有学问了。
东吴方面的陆逊开出的价码非常高,承诺会授予吕常卫尉的九卿高官,还封侯,良田大宅、美人宝马等赏赐更是不在话下,而且以陆逊在东吴的地位和个人信誉,他是有能力兑现这些承诺的。
相比之下,赵骥给出的条件就可谓寒酸到极点了——饶你不死。
从个人利益来说,吕常应该投降东吴,只不过作为曹魏的忠臣,吕常把朝廷的利益看得更重。
所谓七十古来稀,我已经七十好几了,没几年好活了,自己死就死了,但如果死之前能再为朝廷立上一功的话,那洛阳的天子一定不会亏待自己的儿孙。
看着摆在案头的两封劝降信,吕常不由得想起了历史上着名的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的野王城,从而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之间的联系,就在韩国战败后举国惊怖的时刻,上党郡守冯亭心生一计,他举全郡十七城主动投降赵国,来了一招祸水东引。
果然,本以为上党唾手可得的秦国恼怒异常,从而引发了与赵国争夺上党归属的长平之战。
吕常现在想当曹魏的冯亭。
汉吴盟约不是什么秘密,为了显示双方结盟的诚意,他们早已把如何瓜分曹魏领土昭告天下,作为襄阳太守,吕常知道自己这里是孙权眼中的盘中肉。
如果把襄阳交给东吴的话,陆逊率领的吴军主力一旦进驻,北岸的赵骥在无望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偃旗息鼓选择退兵,而如果把襄阳交给汉军的话,东吴方面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挑起汉吴两家围绕襄阳开战,是吕常为曹魏力所能及做出的最后贡献。
考虑已定,吕常随即斩杀了东吴使者,然后派人随同汉使秘密出城,与赵骥约定受降的相关事宜。
赵骥对此非常高兴,痛快地重申了饶吕常不死的承诺外,还表示会在关中给吕常部下的三千士卒授田分地。
按照约定,在邓艾领兵进城接防后,吕常和三千守兵被解除武装,然后乘船经南乡押运回关中补充人口。
看着襄阳城头挂着的使者人头和随风飘扬的汉军赤旗,陆逊毫不犹豫挥兵北上,把襄阳城团团围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