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些人经过学习改造,确实能够跟朝廷一心一意了,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大收获。如果某些人仍然冥顽不灵,那就不让他们毕业,一期不行就两期、三期,直到他们改造好为止。”
“好主意啊。”李世民高兴地说道。
中央和地方,现在仍然充斥着大量的门阀氏族子弟,朝廷可以通过办进修班的办法,培养那些不是门阀士族子弟出身的人,然后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地位,这就增强了李世民的力量。
对于在关键岗位上的门阀氏族子弟,在朝廷政令推行的关键时刻,可以将他们送进高级干部进修学校学习,减少政令推行的阻力。每次人数不多,又不是免他们的职务,给他们留下继续使用的希望,也不至于激起这些人的强烈反抗。
“这种手段实在是高明,你小子是怎么想出来的?”李世民赞道。
“父皇,您是天下第一聪明之人,您的儿子总不能太差了吧?”李佑笑道。
“哈哈哈哈”,李世民大笑了起来。
离开了两仪殿,李佑来到了东宫。
在东宫门前,李佑遇见了刚从里面出来的侯君集。
侯君集说道:“殿下,刚才臣看您有些不高兴,为什么啊?”
“陈国公,我说你起什么哄啊?你推荐我到尚书房行走,你把太子殿下放在哪里啊?”
“殿下,您要是为这件事,大可不必。太子殿下和臣专门谈论过这件事情,他也希望您出来到朝堂上行走,不信您亲自去问一下太子殿下。”原来,侯君集就是特地向李承乾来说这件事情的。
侯君集陪着李佑又进了东宫。
见到李承乾,李佑正想着解释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李承乾笑道:“五弟,事情我都知道啦,你就记住一句话,大哥信任你。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能够到尚书房行走,替朝廷出力,大哥也替你高兴。”
这几年,李佑一心一意为李承乾着想,李承乾对他十分信任。唐朝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经常会遇到新的问题,作为太子却在朝堂上没有高明的见解,这就令李承乾很尴尬。如果李佑能够上朝,只要跟他沟通一下,事情就好办多了。
蜀王府。
李恪听说了李佑参与尚书省的军机大事,心里竟然没有什么疙瘩,一来,李佑的才能人所不及,他即使不到尚书房行走,朝中的很多重要决策,也都是参考了他的意见。二来,李佑对李恪真的不错,他不仅两次救了李恪,就连李恪现在负责管理水利部,也是李佑向李世民推荐的。
李佑有种幸福的感觉,他现在不仅受到自己的下属爱戴,还得到了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承乾以及朝中大部分重臣的信任。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尽情的吃,安全的吃,这才是一个吃货追求的最高的境界。
第二天,早朝。
“殿下。”
“殿下。”
太极殿门前,看到李佑上早朝,大臣们纷纷过来跟他打招呼,里三层外三层,将他围在了中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