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我说三个月才有耳朵,他又不乐意了,说:“不,从一开始我就有耳朵!”
我:“一开始的时候,你也就是个泡泡儿吧,没有耳朵,什么也没有,然后慢慢地长大,长出耳朵呀,腿呀什么的,三个多月的时候就长全了,就什么都有了!”
悠悠还是不乐意,不想当泡泡儿。我又解释:“比如说青蛙,开始是就是个小圆点,只有个小脑袋,托着小尾巴,慢慢长大了,就长出腿了,变成青蛙了,你小时候跟小蝌蚪差不多,都得慢慢长大的。”
悠悠说:“那小蝌蚪开始也不是泡泡儿,他还有脑袋呢!”
我:“小蝌蚪最开始也没有脑袋,它们最开始是青蛙妈妈下的卵,就跟泡泡儿差不多,可小可小了,也不会动,慢慢长大才长出脑袋,才会动!”
悠悠:“那我是你下的卵吗?”
妈妈:“........唔,算是吧!”
这个问题再问下去让我无法招架了,赶紧转移话题,打算今天上网好好查一下爸爸妈妈怎么解释小孩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
悠悠睡着后,我上网查了一下,网上找到的版本:
在小孩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往往不可避免地会被小孩子问到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
别看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若回答得不好,对小孩子的性观念有很大影响。
一、神话版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宝贝,你从天上来呀,在做妈妈的宝宝之前,你可是小天使呢!”
“天使?就是那个有翅膀,会飞的?”
“是的,天使能看得见人,人却看不见他们。他们一直在天上,看到人间哪一对爸爸妈妈,喜欢上了,就说,我喜欢他们做我的爸爸妈妈,就可以飞下来了。”
“然后,就钻到妈妈的肚子里了吗?”
“对啊,你在妈妈的肚子里很舒服地住着,吃啊,睡啊,玩啊,一天天地长大,长到妈妈的肚子再也装不下你的时候,妈妈就会去找医生,请医生来帮助妈妈将你拿出来,这就是宝宝了。”
点评:对于学龄前的小孩子,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对他(她)解释,但是假如已经6岁以上的话,可不要拿这样的话来糊弄他们了,因为同龄的小孩会互相交流信息,你应该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说出这样的童话之后,被同学笑话吧?
二、故事版
“爸爸,我是从哪里来的?”
“爸爸身体里有许多小‘鱼鱼’,这些小‘鱼鱼’叫做‘精子’,妈妈身体里有个小‘泡泡’,叫做‘卵子’。当这些小‘鱼鱼’遇到小‘泡泡’时,都争先恐后地冲向小‘泡泡’。有个身体最强壮、反应最灵敏、跑得最快的小‘鱼鱼’冲到了小‘泡泡’跟前,一下子钻进了小泡泡的身体里。然后,小‘泡泡’和小‘鱼鱼’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细胞,这个细胞越长越大,就长成了宝宝。小宝宝住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大到让妈妈的肚子痛了,妈妈使出全身力气,宝宝也使劲儿往外钻,然后宝宝就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了。”
点评:真实的科学现象加上小朋友可以理解的事物做比喻,这种教育方法是小到学龄前,大到初中生,基本都可以接受。
三、简短版
“妈妈,你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啊?”
“妈妈象生蛋一样把你生出来的啊。”
点评:这样的回答,很容易引发小孩子的连串盘问,比如:“那我也有蛋壳吗?”“我的蛋壳和鸡蛋壳有什么不一样?”等等,那时还要靠家长们一一耐心解释了。
提出性问题诚实答小孩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资讯已将人们完全包围。小孩子也经常在媒体或流行文化(如电子游戏和电影)中接触到遗传、繁殖或生殖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