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这次来你这看一下我就放心了,以后好好干,摩托车产业未来十几年的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就说话。”
看完工厂的情况,在厂子旁边的农村小饭店吃过一顿饭后,何平便赶往了火车站。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到平县的火车,何平在招待所住了一晚上,第二天赶回了平县。
在家里休息了半天时间,何平先去作家村溜达了一趟。
作家村正在筹备今年的秋令营,李拓现在不仅是《菜园》的主编,还是作家村的负责人,责任重大,整天忙忙叨叨。
这次有了经验,加上上次体验过夏令营的作家、编辑们回去一宣传,群众们报名非常踊跃,都想来体验体验,参与这次秋令营的杂志报刊就更多了。
“上次夏令营办的太匆忙,很多地方都没有做好,这次有了经验,肯定要比之前强点。”
“这些事你全权负责就好,最主要的是尽快培养出一批青年作家,让我们作家村能够在国内文坛的名声响亮起来。”
“我明白你的意思。整个作家村现在光投入不产出,只有图书城能做到自给自足,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有了成名的作家,你之前的设想才能实现。”
说着,李拓拿出了几份的《菜园》杂志,都是这几个月发行的。
“《菜园》这几个月除了收录了像马原他们这些有名气的青年作家的作品之外,还收录了不少外来的投稿,都具有一定的亮点。你有空看看,挑出一些觉得有潜力的,我们重点跟进培养。”
何平随手翻起杂志,“你让我写东西还行,看东西我不擅长啊!”
刚说到这里,他在杂志上看到一个眼熟的名字,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定睛细看。
小说的名字叫做《变调》,作者的位置上写的是“麦家”两个字。
此麦家是彼麦家吗?
何平不敢确定。
等他翻阅了几分钟之后,他的心里渐渐有了把握,这个麦家应该就是后世自己熟悉的那个麦家。
说起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悬疑、谍战类型小说,有一个作家是跨不过去的名字,那就是麦家。
《解密》、《暗算》、《风声》、《风语》……
每一本都堪称经典,同时又经过影视化改编,在大众之中的影响力更为广泛。
麦家的每一部长篇小说何平都看过,对他的文风再熟悉不过,眼前这篇文章虽然文笔尚显稚嫩,但那股风格却已经初露峥嵘。
李拓见他看到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神色突然变了,知道他肯定是发现了心仪的作者。
也没催促他,静静的等他看完。
约莫半个小时,何平看完了整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作者有联系吗?”
“这篇小说原来的名字叫《私人笔记本》,我觉得稿子不错,就给改了个名字发表了,还没来得及联系呢。你觉得这部小说不错?”
“嗯!”何平点点头,“风格非常独特,文笔也可以。如果能够联系上,我认为可以把他当成我们作家村的第一批重点培养作家。”
李拓道:“看来我们的意见一致,我也觉得这位作者的作品很有风格。那过后我就联系他,看看能不能邀请他到我们作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