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可以进长安。”
“退,可以据守天险。”
“再过一两个月时间。”
“等西域和西突厥的战事一起,兵部政务过于繁忙,就到了李秋举荐程名振之时。”
“以我的估计,这件事应该能有六分的把握。”
“你还得将另找一个能为你分忧的替代者。”
“这方面,你去让李秋想办法。”
“如今他幽州等十三州那里,也是人才济济。”
“找一个得力的官员出来,并不是难事。”
听着太上皇的话,武士彟心中竟然隐隐找到一丝当年太上皇太原举兵时的感觉来。
眼下这天下大定。
虽说西面和高句丽那边还偶有战事,但问题绝对不会太大。
他实在是想不通,太上皇让他牢牢抓住兵权。
谋划荆襄之地又有什么意义?
不过,武士彟和太上皇这对君臣俩,相处了大半辈子。
相互之间也有着非常的默契。
武士彟纵使心中有疑问,但是绝对坚信太上皇不会无的放矢。
所以也不去询问,直接去做便是。
武士彟一辈子,没有那群武将的勇猛、兵略。
也没有房玄龄、杜如晦的经世之才。
但他却要远比别人有眼界。
有一种大智若愚的处世哲学。
在临走之前,武士彟拉着太上皇的手,君臣两人含泪话别。
并且嘱咐了多句,让太上皇珍重身体。
等着自己回来时,再来看望他老人家。
......
在傍晚。
李秋等一家人都来到了武士彟府上。
打算热热闹闹的吃一顿晚宴。
第二天再一同送行。
不过出乎了李秋的意料。
工部尚书段仑,竟然在这时候前来拜访。
武士彟和李秋,也就陪着段仑一起喝茶,聊聊天。
这时候,武士彟微笑着对李秋说道:
“李秋啊,可能你不知道。”
“这段仑,是我最优秀的一个学生。”
“之前年节前后,段仑就来探望过我。”
“那时不巧,你当时没在。”
“今天也是我特意将他邀请到这里来的。”
“这以后啊,你若是在朝中遇到难事时。”
“也可以多找段仑询问一下,让他给你指点一下,出出主意。”
说到此,段仑急忙笑着说道:“老师,您这话可就太严重了。”
“学生又哪敢妄称指点?”
“您如今久居荆州,可能不知道。”
“平日里在朝中,李相对我,以及工部,都是颇为的照顾。”
“不仅是我,就是工部内其他官员,也都是对李相颇为的感激。”
李秋这时候也是笑着说道:“想当年父亲大人还是工部尚书之时。”
“我那芙蓉园中事物,没少劳烦工部的众位大人。”
“现如今,虽然人员有少数的变动。”
“但里面大多还都是以前的老熟人。”
“一些事情我也是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