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教育专家说过:一件事反复尝试与坚持,它的成功率竟能由1%上升到63%。可见,孩子在学艺过程中,遇到犯懒等一些力不从心的困难时,引导孩子不放弃,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父母这种“逼”,是帮助孩子让梦想变成现实的必经之路。
学艺如此,学习亦如此。
“逼”一把,让孩子明白学习意义,给予孩子坚持下去的力量,让他尝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过程,从而懂得凡事亦如此的道理。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你陪伴着他一起共度难关,让孩子知道他不是一个人;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要跟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去解决问题的方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知道,如何从努力的过程中去捋清思路,从而一步步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无论如何,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此以往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沉淀,有些事情可能当前并不能看到成效,但是只要坚持就一定有结果!这个结果有的是你能预想到的,有的是在你意料之外的。
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我的心里深埋着一个不可颠覆的信念,就是在孩子的心目中为什么称呼老师总是用“敬爱的老师”。因为首先要让学生敬你,这个“敬”中就含着“怕”意。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他只有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他才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正如学生王靖说过的一句话:“您那是用发自内心的深爱,一种呕心沥血的付出……”
只有这样,才能将老师的“逼他学习”,变成孩子的“只好学习”,由原来的“要你学”变成“我要学”。
在赏识教育中长大的莲子,他的家长也会适时地用惩罚教育来“逼一把”。有一次莲子默写错了好几个字。母亲要求她把所有错过的字全都抄写七遍。通常七遍是恰到好处的。因为第一遍第二遍,孩子还只是个印象,第三遍第四遍他就会了;后面几遍就是加以巩固。抄写遍数太多,那就会适得其反。因为大脑疲劳后,反而会把对的写成错的。如果再写下去,就是巩固错误了。
写完以后,莲子母亲又把以前错的字都找出来,叫她写七遍。那一次把她整惨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学生都不太喜欢文言文阅读。老师要帮助他们过这个坎,就要加强系统的训练。比如中考的七个文言虚词看起来难度比较大。比如“之”的用法,舒缓语气的之就很容易和结构助词“之”混淆。如果能把六册书中的“之”做舒缓语气都找出来,强调它的作用,多加练习,再把它运用到课外的文言文上,这样反复的练习,自然就掌握了规律。
“逼”要有度。
当前,择校之风愈刮愈烈,把孩子放到好环境中去学习自然是好的,环境决定意识嘛!孟母三迁的故事众所周知,但是选择环境,也是很有学问的。
莲子在选择幼升小时,家长一心想让她上了南外。就报了胡老师的培训班,志在让她去考南外,后来发现孩子一提到南外就恐惧。从年龄层次的上看,她出生的月份是最小的;从心智发育上看,她也算是晚的;从身体素质看,她这体质也是很弱的。最后在考试前全家达成了共识,没有去参加南外的考试。
把孩子放在一个不适宜自己成长的环境里,达到“逼他一把”而成功的的例子是有的。但如果在各个方面都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的情况下,在其他孩子比自己强很多的学习环境里,他只能一直做尾巴,久而久之他不但不被认可,甚至被抛弃。在一个长期受歧视的环境里,他不会有朋友。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得心理疾病,就算是成功了。他是一个小小的孩子,把他放在一个困难重重的窘境之中,那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啊!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小小的孩子,有几个能懂得知耻而后勇,又有几个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他连什么叫情商都不懂。在一个极度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失去的是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