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普通观众在看这档节目,还有很多同行和业内人士,也在第一时间收看了这期节目。
只看了这不到十分钟的内容,已经有人看出不少东西来了。
第一,这档节目的制作经费很高,而且不光用在了邀请导师的方面,在舞台设计,灯光舞美,音响设备,等方面也非常舍得花钱。基本上,这档节目的舞台效果和《歌手》的舞台效果是一样的,能够在顶尖的场子上唱歌,这对选手的实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第二,这档节目的看点貌似是以导师为主的,选手唱完歌后,还没说几句话,四个导师已经逼逼叨半天了。但哪怕他们四个只是在开些过时的玩笑,或者纯粹是在废话,大家也看得很开心。
他们的名气和地位摆在那,此前的节目中,除了《歌手》,还从没有哪个节目能把这几个咖位相当的大咖请到一起过。而且和《歌手》那样竞技的紧张氛围不同,这个节目中的四位大咖表现更倾向于好友闲聊,氛围更轻松。
第三,这档节目和《歌手》一样,都剪辑了很多观众的镜头。
在《歌手》热播的那段时间,很多网友就对节目中或感动流泪,或陶醉跟唱的现场观众表示过疑问有好听到那个程度吗?
他们认为那些夸张的观众都是节目组请去的群众演员,但很快就有现场观众现身说法,表示现场的音响效果和电视机前观看完全是两个概念。顶尖的歌手+顶尖的设备+顶尖的场地,让现场观看体验极为震撼。
而且音乐本身就有触及灵魂的力量,很多失恋的人常常因为一句歌词就哭得不能自已,现场听到某首歌,被触及伤心处,痛哭流涕也可以理解。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谁,但也因此造就了一个梗,那就是如何当好《歌手》的现场观众,怎样表现才能抢到镜头。
而这档《华国好声音》和《歌手》一样,都在节目中频繁剪辑了现场观众的镜头。
比如在哈尼唱出第一句,施檀慧马上拍下通过键,画面就立即转向观众席上,一个三十多岁的女观众惊讶的捂住了嘴巴,像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在曹吾犹豫要不要拍的时候,镜头也转向了观众席,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抿着嘴,皱着眉头,像是在为选手担忧,同时在心中下意识催促曹吾快拍一般。
而当曹吾最终拍下通过键,那小伙子也松了一口气,眉头舒展,露出了笑容,和大家一起鼓起了掌。
都是做综艺节目的,很多人在看到这些镜头后,便立即清楚了这档节目的厉害所在。
这些观众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情绪放大器和引领者,节目是在通过这些镜头来引导观众的情绪。
什么时候开心,什么时候紧张,什么时候放松,这些本该是电影行业从业者该研究的东西,却出现在了综艺节目中。
节目的编排,镜头的转换,都像是经过一个顶尖导演的精心设计。通过铺垫,压抑,激化,释放,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起伏,最终达到高嘲。
设计这节目的是个高手啊!
一般而言,综艺节目或者电影电视结束后的字幕,只有业内人士才会去着重看,那里蕴藏着很多信息。
从投资方,制作单位的名单里就能看出节目或影视作品背后的利益纠缠。
《华国好声音》第一期结束后,待到节目制作人的名字出现,很多公司和电视台的负责人都忍不住惊讶万分。
怎么又是曹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