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第472章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2 / 2)

【回眸1991】5个月前 作者: 葡萄无牙

科研成果没有社会贡献值,不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不能够形成自己的独有竞争力,对财团和社会没有助益,这样的科研成果就是垃圾。

刚刚沈向洋博士举的例子非常好,那个叫什么……

震撼!一举超越堆叠式drma芯片的创新发现

这个科研项目是谁主持的?

项目组都有什么人,这种哗众取宠的标题党怎么混进来的

花了多少研究经费都给我去查,这个研究负责人还曾经负责过什么项目?

哪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对此负责?

查到一个处理一个,全部打发去做码农,浪费的研发资金都给我去赚回来,否则法庭上见。

财团没有这些人的生存土壤,科技处就是要建立量化和可追溯的科技成果衡量体制,我在这里表个态;

哪怕是把科研人员削减再多,严肃的衡量体制都要坚持不懈的执行下去,形成弱肉强食的狼性文化,彻底堵死人浮于事的生存土壤。

从燕京城到深市,从硅谷到波士顿,财团科研机构要进行拉网式的排查追溯机制,把滥竽充数的全部剔除出来。

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

王耀城铿锵有力的宣言实在太震撼了,片刻之后,台下爆发如雷掌声。

坐在台下的钱福教授脸色灰败,受到的打击尤其巨大,作为燕京城研发中心主任,他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呆坐半晌

钱福教授语气干涩的说道;“董事长,我想引咎辞职,请您批准。”

王耀城手一挥说道;“你的责任肯定是有的,但不至于此,钱福教授专长还在于科技研发领域,手上的行政工作可以交出来,潜心于领导芯片研发项目组取得新的突破,而不是推诿逃避。”

“诶,是我着相了。”

钱福教授长叹了一口气,摸了摸头上稀疏的发际,说;“说实话,董事长把这副重担交给我确实勉为其难,我们这些科学工作者擅长的不在于此,这下能够安心做研究,也算是回归本源吧。”

“那你可要给我尽早拿出成果来。”王耀城继续施加压力。

“呃……好吧。”钱福教授认真考虑了一下手上的研究项目,重重的点头说;“65纳米先进制程工艺及设备流程设计,项目组争取提前半年完成,具体时间是不超过2004年6月1日,我们项目组可以立下军令状。”

“好,一言为定。”

王耀城神情振奋的一拍桌子,科技处这个杀手锏祭出来还是有用的。

这不……

财团重要研发领域的65纳米先进制程工艺能够提前半年成熟,带来的是直接的企业竞争力和科技领先优势,还有大大缩减的科研经费。

好处不要太多噢!

“只要能够按照时间节点完成项目,财团对有功人员不吝重奖,我们需要的就是真正能够扛起科研脊梁的人物,需要的一切都倾力供给。

奖勤罚懒只是手段,制度性的量化标准同样如此,让所有科研人员一目了然的衡量自己地位,贡献与得到的形成正比,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真正的目的还是提升科技研发能力。”

王耀城确实有理由高兴,一旦在整个财团推行科技研发可量化的目标责任制,可以预见科研成就将会出现一个大爆发。

最终受益者,无疑是王族基金。

在全世界汇集和招募人才,形成庞大的科研体制,然后……通过遴选和良性竞争淘汰落后者和庸才,进行一轮残酷的瘦身。

残酷的淘汰遴选难免有些精英会被梳理掉,但是大部分的精英会保留下来,最后得到的必然是精英荟萃的研发团体。

一轮的扩张……瘦身循环完毕。

财团就会像加满了油的汽车重新踏上征程,参与国际上日益激烈的电子产业竞争。

等到过些年科技推动力渐渐衰退,呵呵!再来一轮扩张……瘦身循环刺激,依然非常有效。

手段不分好坏,有用就行。

中午简单的吃了些工作餐,下午继续在中关村电子市场视察。

2003年的中关村电子市场,在华夏it产业腾飞之际发展得如火如荼。

以太平洋电子数码广场为核心,海龙电子城,硅谷商城,燕郊电子城等半导体电子交易市场人流如织,生意兴旺,日客流量达到28万人之多。

2003年初,刚刚落成的鼎好大厦上千商铺在一日之内被抢空,一个2㎡的柜台,每月租金上万,依然一铺难求,可见火爆程度犹如烈火烹油。

按此计算

鼎好大厦一年的租金收益将近3亿元人民币,仅次于规模最大的太平洋数码广场的6.5亿元人民币,真可谓是大把捞金。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路前行,看到的到处都是繁忙景象。

柜台前的客人拥挤不堪,拿货的伙计们抱着数十块主板穿过人流,还有人用蛇皮袋装着上百部手机,简直看得人头晕目眩。

财富,人流汇织,这就是华夏最热的关村电子一条街,被誉为华夏硅谷。

这个承载所有80后记忆的火热之地,充满了喧嚣和财富带来的躁动,成为第一代电子产业人造梦之地,很多人在这里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