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第469章 统战(2 / 2)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5个月前 作者: 江山不落

于右任是国民党出身,根正苗红。把他捧在高处,有益于稳定陕境内的国民党势力。另外在关注民生、稳定局势上有相当能力,在陕省和“靖国军”内也享有很高威望。人民军摊子铺得太大,真的没把握能够牢牢控制住这么多地盘,依靠这些“降兵降将”(张作霖语)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靖国军”在这位忠于孙逸仙的于先生影响下,反水不是不可能,但要在国民党得势后。在当下,还没有一个党派团体能有人民党那样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至于“靖国军”脱奉入皖,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孙逸仙和段祺瑞可是“世仇”。根据正史,国民党真正得势要在1927年“北伐”之后,在此之前,张汉卿有信心通过充实军事力量,以缓过这阵。

现在张汉卿需要的只是稳定。

在这么短时间内连下数省,一时半会并没有得力的人员控制各地,保持原有行政与管理是应有之义。连共X党建国后都花了七年时间进行新民皿煮主义改造才进入社会主义,遑论战争时期“你方罢战我登场”的混乱的行政管理权?

不过咱们的少帅显然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甚至不在乎其它阵营的人“窃居高位”。只要有人能够使占领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能够给他的军事行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或者至少不能够再出现混乱从而需占用军队资源就行了。

时间越长,对他越有利,就不信人民党的统战力量对付不了远没有形成“党军”的靖国军来。不可否认像于右任、胡景翼等头面人物深受孙逸仙影响,但基层士兵和军官可不都是这样,相信将来对人民党的信仰绝对比国民党来得更有吸引力。

需要关注的反而是援陕军。

许兰洲本来就是一代枭雄,自离开东北后天地一下子宽阔起来,援陕军总司令一角做得风生水起。他辛辛苦苦到现在又控制有两个旅的兵马,“靖国军”和“援陕司令部”兵马合为一处,已经形成一股极大的力量,怎么会甘心再度寄人篱下?

西北人民军虽然表面上控制大局,却因为西北“三马”刚刚降服,需要部分兵马守在甘肃,真正能进入陕西境内的只有两个师而已,很难对这两支主军形成压制。

也就在这个时候,人民党统一战线原则的作用才真正体现出来。对潜在的敌人或朋友用统战,对自己人则要用笼络了,张汉卿已经盯上了许兰洲。

再困难也要做,没办法,谁让他势力膨胀得这么快呢?节制了第5师和获得“靖国军”主力将近两万人,许兰洲一下子就重新成了实力派,这是他时经四年的又一次崛起。谁知道这位曾经和张作霖并驾齐驱的黑省王,会不会有异样的心思?他会甘于服从于张汉卿的命令吗?

此外,作为直系军队退出陕西的平衡,曹锟、吴佩孚也需要有一个能够说服派系内部声音的举措来,理由是当初协商是两家平分陕省,直系必须显示存在。

既然直系军队退出陕西,那么在陕的军队也不能由西北人民军一家独大,即改编的原“靖国军”必须要有直系一方的人监督。可是,对信心满满把陕西收在囊中的张汉卿来说,又岂能放任直系在他的地盘掺沙子呢?

为了这个事,直、奉两边可是往复了几次电报的。曹、吴不敢贸然挑战奉系,但奉系也不敢在这个时机生事,因为张氏父子同样也没有准备好。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无论是即将离去的直军、等待收编的皖系败军还是“靖国军”或是“镇嵩军”抑或“援陕军”,大家都在观望着这位年轻的少帅的举动,试图从他的言行中找到在陕西的风向。是啊,寒冬腊月已经够冷,再刮一阵寒风,足足会要人的命啊!

为了彻底解决此问题,应少帅的提议,各方代表人物将齐集西安具体讨论各路军兵改编事宜,顺便也敲定后皖系时代陕省的政治布局。据说,这位少帅大胆地放风说只要原“靖国军”接受改编,他甚至允许其独自成军,编为西北人民军第6师,连师长的人选都定下了,就是原总指挥胡景翼。

张汉卿的诚意不可谓不足,诱惑不可谓不大。不但如此,他还离开人民军地盘,亲自到西安与各路人马商讨后事。其实以他目前的地位和实力,哪需要冒这个风险?以他陕甘巡阅使的身份,真的下令各方到人民军营地开会,还怕有人不去吗?

此时的西安城,驻守的是以于右任为首的原“靖国军”势力,张汉卿到这里签订“城下之盟”,本身就是一种诚意。据说这位年轻的少帅只随身带了一个警卫营,轻衣怒马就进了城。就冲着少帅这种胆识,他也是值得尊敬的。

因为他的带头作用,各路兵马的首脑也纷纷跟进,按照这种诚意,形成积极的决议很让人期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