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去,竟然有惊喜,自家老爹竟然下了山,还背了今年的新米。这个时候再说山下什么都有,背过来多辛苦的话,已经没了意义。
高重山抓着米粒闻了闻,“还是自家的米香。”
高老汉很得意,“可不是,我听银山说了,你们好的很,可现在不是闲了吗?你娘就催我下山来看看。”
又冲三叔道:“你家地里的粮食,我都一样收好了,搁在我们家呢。提留什么的,让她娘在家应付。”
这个时候有农业税很重,种出来的粮食要缴税,要缴提留。粮食理论上只能留自己吃的,不能随意到市场上卖。想卖可以,得平价卖给国家。别的地方他们不知道,反正帽山上的村民,自己吃都不够,没人往外卖。
高重山把存折分别给了三叔和李远山,李远山摆摆手意思是自己不要,让高重山帮他收起来。
“您既然来了,就多待些日子,存折上的钱,您回去的时候,带三百块,该先还谁的后还谁的,您看着安排。”
高老汉接过红彤彤的存折,看了一眼,不由得咋舌,“真这么赚钱。”
“您给我交个底,家里到底欠多少钱。”前世的高重山知道,但这一世,他还不知道,所以得问问老爹。
三叔和李远山去了院子里干活,留他们爷俩在仓库里说话。
“一千二百块。”高老汉一直没说过,就是怕儿子有压力。可是儿子下山才多长时间,就能搞到这么多钱,让他看到了希望,也就说了实话。
“还好,最多到明年,就能全还上。”高重山记得前世的时候,欠的债好像更多。
不过一想就明白,前世自己复读了三年呢,一年比一年的开销高,当然欠的更多。
这一千二听着好像挺多的,其实想一想,他读了十二年的书,一年也就是一百块,一个月八块钱而已。每年的学费,课本费,住宿吃饭衣服鞋子,哪一样不要钱。而且从八十年代开始,物价水平一年一个样。
农村家庭,要供孩子读书,不仅要往外拿钱,家里还要少一个劳力,里外里,差了多少。就这,还是他们家原本的条件在村里算不错,祖辈都没拉过胯,不然借钱都没处借去。
高老汉来了,自然也是一个壮劳力,看一眼就知道跟上趟,什么是自己能干的就来搭把手。
“瘸子要知道竹编的东西能卖上钱,不得眼红死。”高老汉嘿嘿一笑。
“他都是编的小玩意儿,卖不上价。其实做大件,做熟了未必有多费事,但人家一看个头,也不至于开的太低。”知道小件卖不上价,高重山根本不做,要做就做家具,再怎么卖不上价,那也是跟木头比,比那些编织品可是强得太多了。
再加上现在多了小贩的销售渠道,他又做了竹子的书架,让李远山跟着学,高老汉也凑过来跟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