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郡丞慎言,平白无故的为何要给那刘伯安借兵,我等身处冀州,哪怕听令也不该听那幽州牧的令,何况主公还未必就会承认朝廷的封赐。”
之前赵泰预想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把田豫放在郡丞的位置上肯定会有人不服。
这不周平就已经在反驳他,赵泰没有说话,甚至乐见其成。
他就像是一个裁判,不管属下争吵得再凶,只要不过火那都是他愿意看到的。
一方面可以检验属下的能力水平,一方面就是权术,也就是平衡。
哪怕所有属下都对他忠心耿耿,可要是和和睦睦,没有争吵,甚至是铁板一块,该担心的就是赵泰了。
忠心不是没有思想,贪污受贿,以权谋私那可都跟忠心是两码事。
只有纷争,互相监督甚至爆黑料才能让一个势力保持着相对的干净,而不是官官相护结党营私。
“周将军此言差矣,我等可以不遵朝廷之令,不听任何人之令,但需知我等皆是汉民。”
“主公,刘州牧信中有言,幽州张纯叛乱自号天子,这与我等关系不大。”
“然张纯叛乱不止是自己叛乱,还与乌桓人勾结,掠夺幽州半数之地,掠夺之民皆以乌桓人为主。”
“我中原之民,自古至今与异族战不可计数,以血肉骸骨赶异族至长城关隘之外,据此疆域繁衍生息,先民抛撒血骨英魂才得此疆土,今异族随张纯叛乱掠杀我疆土之民,怎能坐视不理。”
“主公,这兵需借。”
田豫将心中所想道出,说完还长出一口气,他不知道赵泰的本意是什么,但既然是议事,那就就事论事。
不得不说田豫的话说到了赵泰的心里,这也是他要拿借兵来商议的重点。
否则直接回绝就行,哪用得着商议。
不借可以没有理由,但借必须有理由。
至少要让军队士卒明白为什么要去打这一仗,而不是说打那就去打。
“田郡丞之言,诸位以为如何?”
“主公,属下同意田郡丞的观点。”
“昔年始皇嬴政功过属下不敢妄言,但在天下大乱之际,始皇曾做一事让属下敬佩至极。”
“百万大军驻守边关,朝灭也不得回师勤王,只为防止外族跨长城而入中原,今后民据此疆土,岂容异族肆虐,属下同意借兵平乱。”
齐周躬身一拜,借始皇嬴政的事来说异族,这无关政治正确,只关乎民族立场。
而立场才是赵泰考虑要不要借兵的主要原因。
在内部自己人怎么样都行,但对外的问题没得商量。
更何况还有赵泰的原因在里面,要不是他把朝廷打得无兵可派,还把公孙瓒提前送进了土里。
哪能轮得到张纯做大,更不会让他跟乌桓丘力居肆虐半个幽州。
以原本的历史来看,在州牧还没复辟之前,公孙瓒打张纯像打什么一样,那是坚定的仇外性格。
也就是刘虞上任州牧之后主张怀柔政策,让幽州平静下来的同时很快恢复幽州民生。
异族也对刘虞很信服,在他统领幽州的时候都没有异族生乱。
但那是建立在有足够的武力上,没有公孙瓒带着白马义从震慑,刘虞连张纯都解决不了,所谓怀柔就像个笑话。
现在没了公孙瓒,没了白马义从,更没有像样的军队。
那乌桓丘力居为什么不听到刘虞的威名就投降?而是继续肆虐,逼得刘虞只能找赵泰借兵的地步。
内政上刘虞肯定很强,但兵事上他就差了很多。
赵泰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异族的仇恨没那么强烈,但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把异族换成后世别的国家,那就能找到共通点了。
兵可以借,不过不是无条件的,他自己知道这里面有他的原因,别人可不清楚。
名声他要,好处他也要。
“都同意借兵?”
“属下等同意借兵。”
无论是赵泰的亲信属下,还是原本的朝廷官员,都一起向赵泰躬身行礼。
“那便借,但怎么借你等过后可商议一番,再交由本官过目。”
“现在该商议本郡事物了,如今已是一月中旬,离春耕也没多少时间,本官想知道各地准备可还充分,可会耽误了春耕。”
民以食为天,古代没什么都行,就是不能没有食物。
而在这种得多,收得少的时代,粮食就跟命同等重要。
在以前赵泰只有几万人的时候还能勉强维持粮食的供应。
现在不行了,现在常山郡总人口加起来有几十万人,每天的消耗除非赵泰什么都不干,只搬粮食才能养得活。
但那是没道理的,所以必须自给自足,而他,已经把大杀器都给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