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第393章 重修宗祠(1 / 2)

【春风1991】8个月前 作者: 遥远

斗破小说网 www.doupotxt.com,最快更新春风1991最新章节!

一千多年前,姚家老祖一路从河南向南迁徙,走到了现在姚家村所在的位置实在走不动了,便定居下来,慢慢的形成了姚家村,然后演变成十几条村子,形成了现在的姚家片区。

姚是当地的大姓,根据统计,三山镇八万多人口里,有四分之一是姓姚的,主要集中在以姚家村为中心的这片区域。

走到今天,除了老人,越来越少的知道这段历史,唯有过年过节祭祖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和姚家村的人是同一个祖宗。

因为宗祠在姚家村。

与这么大一条村子不匹配的是破旧的宗祠。

什么叫做光宗耀祖,后辈发达了,祖宗也要跟着荣耀起来。

重修宗祠是必须的。

全村老老小小都忙活了起来,比过年还要高兴。修宗祠不需要请人的,村里人才济济,要不是姚远极力反对,姚振华是会请村里人来建新宅的。

修宗祠倒是没问题,村里搞建筑的不少,只要有材料,家家户户按人口出工,像生产队时期那样。

平整场地、挖掘地基,男人是主力,妇女们则搞起了后勤,做饭的做饭,清理垃圾的清理垃圾,姚老板要求建地下管道雨污分流,还要在边上修一排可以住人的平房,包括配套的厨房和洗手间。

所以从学校那边请了两个技术员过来,现场画图现场开建。

按照姚老爷子和老支书的意见,宗祠要有三大间,居中的一间是放列祖列宗牌位的,左右则是神仙牌位。中间这个大间正对着戏楼,两者之间要有一块可以容纳全村老小看戏的小广场。

围着一块讨论的还有十几号青壮年,尤其是一些去过外地见识过世面的,纷纷出谋划策,把两个设计员搞的晕头转向的。

不过,他们是痛苦并快乐着的,因为这是大老板的老家。

姚远是无所事事的,大家只需要他做一件事情——拿钱。

为此,姚远专门让余铁力回市区娶了一百万现金回来,由着大家按照最高标准最气派的模样来重修宗祠。

他索性带着余铁力和姜勇跟着姚虎考察起了村里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搞起了田头调查工作起来。

姚家村所在的地区属南方地区,雨水充足土地肥沃,但是种植水稻的很少,因为相较于水稻,甘蔗的经济收益更高一些,可见现在的水稻作物的经济属性有多低。

作为同龄人,姚虎俨然是庄稼老把式了,姚远则活脱脱的城市里的公子哥,许多农作物甚至认不出来。

姚远两辈子加起来也没有务农过一天,对农作物的了解仅限于理论上。

也只是他是如此了,余铁力和姜勇对农活、农作物都是非常熟悉的,都是农村孩子出身,打小就开始帮着干农活,都门清。

看到水稻,姚远就想起他重生前不久逝世的袁老,不由一阵唏嘘感慨。他很清楚,华夏的粮食安全是没问题的,而且会越来越牢固,全凭袁老等一批农业科研人员的付出。

但是在农产品商业化这块,华夏做得不够好,哪怕是三十年后也做得不够好,市场上充斥着的是大量的国外产品,或者是被外资收购或者控制的国内企业生产的。

那已经不是民族资本的企业了。

“相较于工业,农业现代化的担子更重,农产品商业化这条路更加难走。我的主业是搞机械研制的,设备不行就进口国外的先进设备,技术跟不上就花大价钱买,买不到就组织专家研究,大把大把地投钱。”

姚远跟在姚虎身后,踩着田埂往前走,“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投足够的钱,实现赶超是不难的。但是农业不一样,农作物的生长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恰恰又是附加值很低的一种商品,我经常悲观地想,也许需要二十年,咱们的农业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

事实上三十年后也没能完全实现现代化。

余铁力说,“东北那边的农场机械化程度比较高,从松嫩平原到华北平原,再到中原地区,他们是搞得不错的。”

“机械化只是一个方面。”姚远说。

余铁力道,“我停薪留职之前,西林农场下发了文件,力争在八五期间完成机械化灌溉百分之八十的覆盖率,已经在就引进相关设备出国考察过了。”

八五指的是第八个五年计划,即1991年-1995年。

“西林农场的领导是很有魄力的。”姚远点了点头,说,“阿虎,你倒是可以去西林农场考察考察,学习一下他们的经验,把咱们村的田地全部整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统一规划进行种植。”

姚虎回头说,“就怕大家不肯。”

有自留地有责任田有承包田,看看脚下窄小的田埂就知道,谁都恨不得多一寸田地,要是全部整合起来,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