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荷兰人也没有试图要在城外的开阔地区抵抗马打蓝大军的入侵,早早就放弃了城外的这些地区,移民们也已经回到城中。因此这期间的主要损失都集中在经济方面,人员倒是没有太多的折损。
随着马打蓝舰队的分批抵达,双方参战船只的数量差距进一步被拉大,巴达维亚港的荷兰帆船也逐渐陷入了劣势。巴达维亚议事会在范迪门等军方人员的强烈建议之下,不得不命令所有船只突围离开港口,放弃在海上与对手进行决战的打算。
这种应对手段并不是历史上的首次实施,当初英国人攻打这里的时候,科恩就曾经用过这一招,而且他是亲自率船队突围出去,召集了各个殖民地的力量之后才进行了反扑。而前几年马打蓝国攻打巴达维亚的时候,科恩也坚持了这一做法,保存自家的实力不与对手硬拼,通过固守坚城的方式来耗垮对手的后勤供应,而突围出去的船只还可以从外围骚扰对方的补给线。至少从前两次的效果来看,这套办法还挺有效的。
荷兰船队付出了二十多条船的代价,终于突围出去。好在被击沉击伤的船只基本都是小船,对于整体实力的影响还不是太大。但随着船队的离开,也就意味着接下来马打蓝大军在巴达维亚港的登陆将毫无阻碍,他们面前的障碍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经历了多次战火洗礼的巴达维亚城了。
巴达维亚城内的气氛虽然紧张,但社会秩序倒还没有因此而乱掉。毕竟这已经是在五年当中第三次遭受外敌攻城,本地不管是荷兰人、华人还是依附于他们的土著,其实都已经不太紧张了。毕竟他们也知道敌人虽然人多势众,但拿坚固的巴达维亚城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顶多围困一两个月,等到对手补给撑不下去的时候,自然也只有撤兵一途。
当然了,非常时期还是会有非常政策,议事会已经在几天前下了命令,城内所有的粮食物资都必须接受统一调配和安排,凡在战时试图囤货居奇、抬高物价、强买强卖者,一律都作通敌处理——简单说就是施以绞刑。城中央的小广场上已经立起了绞刑架,并且从牢里拖了几个重刑犯当众行刑,以儆效尤。
作为巴达维亚城的粮食供应商之一,与总督府只有百米距离的“大成米行”自然也就被临时纳入到议事会的直属机构中。今天一早,议事会就派来了一队人,开始清点粮仓中的存粮。
“大成米行”的老板就姓成,名叫成大朋。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一名汉人,与巴达维亚城里的众多下南洋的汉人一样,他也是来自大明的两广地区。今年已经是成大朋来到巴达维亚的第三个年头,相比其他汉人同胞初来乍到还需要从底层劳工做起,成大朋的起点显然要高得多,他是自带资金和项目来巴达维亚做粮食买卖,在巴达维亚城亮相就是老板的身份。
成大朋的主要经营项目就是稻米类的粮食,从安南和占城组织货源,通过海运送到巴达维亚进行贩售。虽然这种渠道会导致其销售成本高于本地种植的粮食,但由于巴达维亚附近开发的田地面积有限,加之近年战事频发,仅仅只靠本地出产的粮食并不足以供应市场所需,因此成大朋的米行生意一直还是稳稳地有钱可挣。
成大朋在本地商界和华人圈的风评也一向不错,特别是与一直掌控华人甲必丹职位的苏家来往甚密,这层关系也让“大成米行”成为了荷兰议事会的专属粮食供应商。
今天议事会派来清点粮食的队伍,带队的就是苏家的苏克易。本来这种事情根本无需他这种级别的人物出面,不过因为对象是成大朋,他才特地接了这个差事亲自跑这一趟。
“苏世兄,怎地你亲自来了?”看到苏克易出现,成大朋也微微有些吃惊,连忙从柜台后站起身来迎接。
“鄙人也是担心成老板对议事会的决定有所不满,所以特地过来向成老板说明一下。”苏克易拱手应道。
成大朋道:“苏世兄多虑了,既是议事会定下了,鄙人自然遵命行事。再说这城外大兵压境,眼看便是旷日持久的战争,鄙人这米行中的粮食,自然是要接受官府的统一调度才是,这浅显道理,鄙人还是很明白的。”
“成老板真是明事理的人,看来的确是鄙人多虑了。”苏克易赞道:“先前还担心成老板不愿配合,所以特地向议事会请下了这个差事,打算过来劝解一下成老板来着。”
成大朋笑道:“不用劝,鄙人这便开仓,让差人们进仓清点。”
具体的事情自然不需要他们去操持,各自都有手下去负责清点交接的事宜。成大朋便邀请苏克易去后院的书房里坐一坐,苏克易也知道这“大成米行”粮仓里的粮食少说也有二三十万斤,不是一时半会能清点完的,而他这个负责人也只能在这里待着等结果,当下便欣然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