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眼神一扫,便从人群中找到了自己等候的那人,赶紧快步上前,弯腰深深一揖道:“卑职金平见过刘大人。”
南方商人们从山东出发的时候,消息便经由电台通知到了旅顺堡,而沙喜也就提前做好了参观日程的安排,相关的通知昨天便已经送抵了金平这边。
而金平口中所称的“刘大人”,便是被沙喜派来陪同南方商人们参观海汉控制区的刘尚了。刘尚的官职虽然不是太高,但性质特殊,又得军方和沙喜的双重信任,因此这趟差事也就交到了他的手上。而考虑到安全问题和某些军事禁区,军方也调了一队精锐随行护卫,顺便也避免他们误入到某些危险地带。
刘尚连忙伸手扶起金平,口中连道辛苦。虽然对方是持下官之礼觐见,但刘尚也不会膨胀到认为自己真是什么大人物了。大家都是给上司跑腿,谁也不见得比谁高贵。
刘尚与金平见礼之后,便向他介绍了同行的这些商人身份。虽然沙喜发来的通知并没有告知金平这次参观行程的真正目的,但金平跟海汉人打交道的时间长了,大致也能猜到一二,海汉人带这些南方商人到处转悠,多半是要说服他们在辽东这边投钱做买卖。毕竟如今海汉在辽东打下的地盘内可谓是地广人稀,如果不引入外部力量,光靠海汉加上东江镇的人手,要开发这么大片的区域肯定进展迟缓。而来自南方的资金注入,或许能够起到加快辽东开发进程的作用。
接下来便是由金平带路,领着众人进入建设中的移民村落,向他们介绍目前的东江镇移民安置工作。即便南方商人们见多识广,眼前广袤原野上铺开的巨大工地依然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施工中的标准民居房舍多达数十间,而期间又有多条人流源源不断地将各种建材和工具运至施工地点,一眼望去至少有一两千人在这片大工地上劳作不停。
远处的原野上还能看到有不下二十头耕牛正在农夫的驱赶下耕作农田,阡陌小路一直通往视线尽头的远处,也不知道是规划了多大的垦荒屯田面积。
“按照我国的规划,将在这片区域建起十多个移民村,以安置东江镇的民众。”刘尚抬手一挥,将眼前所见的一切都圈了进去:“这里的所有开发建设费用,包括民众的衣食住行,目前都是由我国向东江镇提供无偿借款,通过开发后的收益再逐年收回这些借款。”
“海汉国各位首长便是我等再生父母,这份大恩大德,东江镇军民没齿难忘!”金平很适时地拍了一记马屁。但这也的确是当下的实情,如果不是海汉出钱出粮给地,东江镇这帮人怕是只有窝在皮岛上等死了。虽然这些费用今后还得以收益抽成或加征赋税的形式还给海汉,但海汉所提供的救助的确也拯救了濒临灭亡的东江镇。
“我国与东江镇是盟友,这些救助都是分内之事,金区长不用太过客气。东江镇军民不畏艰辛为国戍边,我国首长们也都是很佩服的。”花花轿子众人抬,既然对方知情识趣,刘尚倒也不介意说几句好话吹捧一下东江镇。
当然这话如果是沈世魁、金日观之流听了可能要老脸一红,毕竟东江镇的不畏艰辛完全是被后金军压制之下的结果,要是打得过敌人,谁会愿意窝在那鸟不拉屎的皮岛上戍边。
何礼等人却是听得心中一颤,这海汉与东江镇私下结盟一事,外界其实也早有猜测,不过他们这是第一次听到海汉官员在公开场合下承认了这种关系。如果要认真追究起来,仅凭这一条就可以给东江镇扣上一个叛国的罪名了。当然了,如今辽东半岛南端这块地方被海汉拿下,又以东江镇的名义向朝廷请了功,这个时候谁敢清算东江镇的过失,那怕是要被舆论打成与后金一伙了。
这种结盟很显然是东江镇处在弱势一方,而海汉愿意出钱出力让东江镇的人迁回来定居搞开发,显然也是吃定了这帮人。何礼看这金平对刘尚卑躬屈膝的模样,自然能想到海汉在东江镇这些人的心目中拥有多大的权威。
当然海汉与东江镇的关系其实也并不是何礼等人真正关心的重点,他们需要知道的是,既然海汉已经在逐步将东江镇的人迁回辽东,那么这对于接下来的投资活动又能有什么益处。特别是对他们这些物资承运商来说,是否有可能从这些移民身上获取到比较直接的好处。
而金平接下来的说明就给了他们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按照海汉的规划,在完成东江镇移民回迁的任务之后,顶多只留下一两千人屯田,东江移民区所需的粮食今后主要靠自给自足来完成供应。而其他的劳动力就将被分配到海汉控制区内的各种建设项目,其中自然也会包括南方商人们将在辽东投资的买卖。不管他们是要经营种植园还是别的什么项目,海汉移民署将会跟东江移民区协调安排人手去满足南方商人们的劳动力需求。
“那如果劳动力还是有缺口又当如何?”何礼追问道。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出现,毕竟本地没有什么流动人口可言,就这么一点人口基数,短时间内似乎也很难有大量增加的可能。一旦各种开发项目铺开,一万多的人口看着似乎不少,但算算其中的适龄劳动力,也未必能满足本地的需求。
刘尚接过话题应道:“今后我们会设法不断从北方接应汉人难民回归,如果操作得当,本地每年增加一两万人口应该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