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忠,既然你已经领命前往北海,你父侯给你多少人马?”
对于苏全忠这个嫡子,冀州侯苏护是十分看中的,在封神演义之中,苏护反商,原本把北伯侯打的连连败退,但是在苏全忠被捉之后,冀州侯苏护的态度便变的妥协起来。
这就能看出苏全忠对于冀州侯苏护的重要性,故此殷郊想要让那位一起跟着出征,还要落在苏全忠的身上。
而若是殷郊自己去冀州侯苏护那里去要,那可就有些坏了规矩,在此时的制度之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臣子的臣子,并不是我的的臣子。
也就是说,冀州侯苏护是帝辛的臣子,换句话说来说,冀州侯苏护理论上来说也是殷郊的臣子,可是苏护的臣子,却跟殷郊没有任何的关系。
虽然对殷郊也要尊重,但是并不会去尊从殷郊的任何命令,而他们不听命于帝辛或者是殷郊,是完全没有罪责的。
故此对于那位,殷郊想要调动其跟自己前往北海,还要先说动苏全忠,苏全忠是冀州侯的少侯爷,本身就可以命令一部分冀州侯麾下的臣子。
“父王准备给我三千精骑,要以为的意思,就给我两万人马,单独成立一军,到时候到了北海,也好扬名立威,打出我冀州的威风,三千精骑也实在是太少了!”
苏全忠听了殷郊的问话,顿时耷拉起脑袋,对自己父侯只给自己三千人马似乎是极为的不满,不过与苏全忠的垂头丧气的沮丧不同,殷郊却是暗暗的点头。
要自己是冀州侯苏护,也不会给苏全忠多少兵马,让其单成一军的,若是单成一军的话,到时候若是有战事,到了危机关头,必然是被当做主力去用。
苏全忠一个未曾单独领军的雏儿,怎么能够率领好那么多的兵马,到那时候一军兵马独挡一面,那对苏全忠来说是更加的危险。
若是战败,不仅是冀州的实力受损,苏全忠可是要担当罪责的,闻仲治军素来以严谨著称,到时候真是有了什么惩罚,可不会看在苏全忠的身份,就放他一马的。
这三千精骑正好,都是骑兵,机动性非常高,若是事有不协,可以立即护着苏全忠远遁,不会出现什么意外,而且三千人说多不说,说少也不少,不能担当什么重要的任务,相对的责任也比较小。
而且殷郊已经观察了这百余骑士,若是三千骑兵都如这百余骑兵一般,那么这三千骑兵可以抵挡万余精锐步军,无论是进退,都是很从容的。
“全忠,三千人已经不少了,大军千里征伐,所需粮草不在少数,而且闻太师的兵马已经足够,不需冀州再出如此多的兵马,三千人足矣。”
“不过,我听闻冀州有一位将军,叫做郑伦,这位将军武艺高强,且有非凡的本领,若是全忠可以带他前往北海,在你征战之时,也多一个帮手不是!”
殷郊跟苏全忠很熟悉,苏全忠虽然是冀州侯的嫡子,但是却并不如其父亲那么老道,故此殷郊也没有跟苏全忠绕弯子,直接把自己知道的郑伦直接点了出来。
不过,他也只能把知道郑伦的事情,归结到在城中听闻之事,毕竟殷郊才来冀州几日,若是就对冀州的将领了如指掌,就算是苏全忠思想不复杂,但是也会有其他的联想的。
“郑伦?”
在殷郊提出郑伦的名字的时候,苏全忠却浮现出疑惑的神情,对于冀州如大将赵丙等,苏全忠尽皆认得,可是这郑伦这个名字,苏全忠完全没有印象。
不过能被殷郊说是武艺高强,本领非凡的将领,还真没有几人,既然殷郊提出,这人必然有不俗的本领,苏全忠暗暗把这个名字记下,已经打定主意,返回家中之时,便仔细翻阅冀州将军的名录,寻找这位叫做“郑伦”的将领。
苏全忠虽然不知道郑伦,但是却并不能当着殷郊的面说出,毕竟若是这郑伦真是人才,那么不是说明他这个冀州不重视人才嘛,故此殷郊开口道。
“此乃小事,待到明日出发,我便把郑伦调到我的麾下,既然出征,必然打出我们冀州的风采,派出精兵强将,这乃是必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