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www.doupotxt.com,最快更新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最新章节!
水壶里为什么会长出一层水垢
水壶用久了,内壁和壶底上常常会长一层灰白色的东西,这就是水垢。水垢可不是个好东西。水壶中的水垢积多了,在水垢与壶壁之间会出现一个有空气的夹层,这样,热量的传递放慢了,煮开水就要浪费不少热量。更可怕的是,要是工厂里的大锅炉也长出水垢的话,那么锅炉加热时,由于传热不均匀,还会引起爆炸呢。
自来水看上去很清澈,似乎没有杂质,但水中还是溶解有微量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等物质。自来水烧开后,其中的碳酸氢钙和酸氢镁等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随着水蒸气一起逸出,而碳酸钙和碳酸镁却留在了水中。由于它们在水中几乎不会溶解,就沉淀下来,形成水垢。
工业上将含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等杂质的水称为“硬水”,由于硬水容易长水垢,造成危害,因此需要把硬水软化,变成不含这些杂质的“软水”。常用的办法就是将水烧开,使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等发生分解,析出碳酸钙、碳酸镁等沉淀物。
知识点:碳酸氢钙、碳酸氢镁、溶解、沉淀
为什么染发剂能使白发染黑
人的头发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纤维。当染发剂与白发接触后,染发剂中的染料渗入纤维内部,改变了原来蛋白质纤维的组成,这样,白发就变成了黑发。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染发剂,大多是氧化型染料。这种染料在染发前本身并无颜色,当它与另一种氧化剂相互混合并迅速涂抹在头发上时,就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渗入头发纤维内部,与头发中的蛋白质纤维结合,生成一种黑色物质。这种染发过程所需时间较短,仅十几分钟,而且效果明显,不会损伤皮肤。另外还有一种新型染发剂,它只是一种药液,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涂抹在头发上后,同样能渗入头发纤维的内部,将白发染成黑发。
染发剂虽能使白发变黑,但新生长出来的头发依旧是白的,而且已经染过色的头发还会随时间而慢慢褪色,所以要保持一头乌发,应该经常染发。由于染发剂中的某些成分进入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头皮有破损时不宜进行染发。
知识点:蛋白纤维、氧气、头皮
为什么铁会生锈
铁是一种容易生锈的金属。博物馆里陈列的古代铁器,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铁锈斑斑的;切菜刀几个月不用,就会满身是锈。每年世界上有几千万吨的钢铁变成了铁锈。
铁容易生锈,除了由于它的化学性质活泼以外,同时与外界条件也极有关系。水分是使铁生锈的条件之一。化学家们证明:铁放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几年也不生锈。然而,光有水也不会使铁生锈。如果把一块铁放在煮沸的、密闭的蒸馏水瓶里,铁也不会生锈。原来,只有当氧气与水同时作用时,才会使铁生锈。除此之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在水里,也能使铁生锈。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氢氧化铁与碱式碳酸铁等。
铁锈又松又软,像块海绵,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海绵状的铁锈特别容易吸收水分,这样就使铁烂得更快了。
还有不少因素也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铁中含有碳等杂质。
人们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保护钢铁。最普通的防锈办法,是给铁穿“衣服”——在铁的表面涂上油漆或者镀上别的不容易生锈的金属。例如,小轿车排气管上涂着铝漆;做罐头用的马口铁镀了一层锡;白铁皮表面镀了一层锌。
更彻底的办法,是给铁注射“强心针”——加入其他金属,制成不锈合金。大名鼎鼎的不锈钢,就是在钢中加入一点镍和铬后制成的合金。
知识点:铁、铁锈、金属、氧气、二氧化碳
为什么珍珠会闪闪发光
珍珠是水生的贝类动物孕育出来的一种天然珍宝。当水下的砂粒或寄生虫等异物进入贝类的身体,就会被贝类分泌的壳角蛋白和碳酸钙层层包裹起来。天长日久,就会形成光彩夺目的珍珠。珍珠一向被认为是无价之宝,就是因为它有耀眼的光泽。珍珠为什么会闪闪发光呢?
原来,珍珠的表面包着一层光滑的胶质,那就是宝贵的珍珠层。珍珠层中所含的各种成分称为珍珠质,珍珠质中含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碳酸钙,另外还含少量的有机质、一些金属元素和细微的水滴。这些固体和液体的微粒,使得光滑的珍珠层具有良好的折光性能,珍珠有了它,在光线照射下才能发出熠熠闪动的珠光,显得晶莹可爱。
由于珍珠质不是非常稳定,因此,珍珠是有寿命的。一颗珍珠一般只能“活”100多岁,时间久了,珍珠层里所含的水分,就会慢慢跑掉,使珍珠显得黯淡无光,最后就衰老变色,甚至干枯粉化。所以,古代的珍珠一般无法流传到今天。
珍珠的色彩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白色、黄色、淡蓝色和粉红色4种,其中以粉红色珍珠最为名贵。据研究,珍珠层中含有一种由蛋白色素卟啉和金属元素结合而成的卟啉体,卟啉体中所结合的金属元素不同,显示出的珍珠颜色也就各不相同。例如,粉红色珍珠中含钠、锌较多,黄色珍珠中则含铜和银较多。此外,如果珍珠层中卟啉体的含量不一,珍珠色彩还会显得有深有浅。
珍珠除了作为装饰品以外,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具有镇心安神、解毒生肌、清热坠疾和去翳明目等功效,因而是珍珠丸、六神丸、安宫牛黄丸、八宝眼药等中成药的主要成分。
知识点:珍珠、珍珠质、珍珠层、碳酸钙
为什么防弹玻璃能防弹
防弹玻璃,顾名思义,当然足以抵挡住飞射过来的子弹!可是防弹玻璃为什么能防弹呢?
原来,防弹玻璃实际上不完全是玻璃,它是由玻璃(或有机玻璃)和优质塑料,经特殊加工得到的一种复合材料。
我们知道,玻璃的特点是光洁、透明,而且,它的硬度也是许多金属望尘莫及的,通常只有用金刚钻才能把玻璃划开。但是,玻璃的强度及韧性却很差,经不起一般的冲击和摔打。与玻璃相比,有不少具有透明度的塑料却恰恰相反,它们质地柔软,却有较强的韧性。能不能将这两种物理和化学性能差异很大的材料糅合成一体,制成一种相互取长补短的复合材料呢?
20世纪初,英国一家玻璃制造公司研制出一种夹层玻璃。制成的夹层玻璃仍呈透明状,经过测试,它的防震、耐冲击的性能竟远远超过普通玻璃。于是,第一代防弹玻璃和第一家安全玻璃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由于夹层玻璃具有较优异的性能,它的诞生无异给人们很大的鼓舞和启迪,人们便进一步想到用很薄的钢化玻璃和优质的塑料膜把它们一层夹一层地粘叠起来,制成一种全新的夹层玻璃。其中,钢化玻璃的化学成分和普通玻璃相似,但经过特殊淬火处理后,它的耐冲击和防震性能大大提高,将它们多层叠加后制得的夹层玻璃就格外地坚固,连枪弹也穿不过去,所以称为防弹玻璃。
除了普通玻璃之外,还可用有机玻璃等高分子材料来制作防弹玻璃,当然这种防弹玻璃已完全没有普通玻璃的成分了。近年来,科学家还用氧化铝等原料制成了一种透明状的现代陶瓷。这种陶瓷耐高温、耐冲击,已用作超音速飞机的挡风窗板和轿车的防弹窗。目前,各种防弹玻璃作为一种安全玻璃,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军事、航天等各个领域。
知识点:防弹玻璃、复合材料、耐冲力
为什么有些塑料制品冬天会变硬
塑料制品有个“怪脾气”:冬天它会变成硬邦邦的,天暖以后,它又柔软如初。这是为什么呢?
塑料是一种高分子的聚合物。例如,聚乙烯是由很多乙烯分子手拉手连结起来的产物,聚氯乙烯则是由很多氯乙烯的分子连接在一起组成的。像这样由很多较小分子彼此结合成大分子的反应,在化学上称作“聚合”。氯乙烯分子聚合起来后,就形成一个链状的聚氯乙烯大分子,很多这样的大分子集合起来,就成了白色粉末状的聚氯乙烯树脂。
聚氯乙烯是一种能刚能柔的物质。它之所以很硬,是由于分子与分子间连接的“关节”结合得很紧。如果在这个“关节”上加一些“润滑油”,“关节”活动了,它就变成柔软的物质了。这种“润滑油”,就是塑料工业上所说的增塑剂。
冬天,天气很冷,有的增塑剂不耐寒,它的“润滑”本领降低了,塑料中的“关节”转动不灵,所以就变硬。
有的增塑剂具有挥发性。塑料制品使用久了,使分子间的活动“关节”不灵,还有长链分子受到风雨、太阳光照等自然力的作用后,会断裂成短链分子,塑料也就变硬了。在塑料工艺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老化”。
有没有不会变硬的塑料制品呢?现在,人们已找到了一些不易挥发、也不怕冷的增塑剂,用这些增塑剂制造的塑料制品,无论春夏秋冬,都不会改变柔软的性格。
人们还找到一种奇妙的方法,就是在制造聚氯乙烯的时候,用适量的醋酸乙烯分子,镶嵌到聚氯乙烯的“大分子”中去。这种塑料,不必另添增塑剂,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天,它也不会变硬。
知识点:增塑剂、塑料老化、聚合物、挥发性
为什么牛皮纸十分结实
在建筑工地上,你一定见到过一袋袋的水泥吧!这沉甸的水泥,用的包装材料竟是一种纸——牛皮纸,可见,牛皮纸十分结实的材料。牛皮纸的价格并不贵,但它为什么会十分结实?它是用什么材做的呢?
在很早很早以前,“牛皮纸”当真是用小牛的皮做的。后来,人们学会了造纸技术,用针叶树的木材纤维,经过化学法制浆,再放入打浆机中进行打浆,并加入胶料、染料等,最后在造纸机中制成纸张。由于这种纸的颜色为黄褐色,纸质韧,很像牛皮,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牛皮纸。
其实,牛皮纸与普通纸的制造方法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但是制造牛皮纸所用的木材纤维比较长,而且在蒸煮木材时,是用烧碱和硫化碱等化学药品来处理的,其木浆一般不作强烈的漂白处理,其中的化学作用比较缓和,木材纤维原有的强度得以较好的保留,因此用这种纸浆做出来的纸,纤维与纤维之间是紧紧相依的。另外,制牛皮纸时还添加了能增加强度的胶料,而不再加其他填料,所以牛皮纸都非常结实。
正因为牛皮纸的质地格外结实,又不容易吸水,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物品的包装上。
知识点:牛皮纸、造纸、纤维、漂白、胶料
为什么汽油、酒精能烧个精光,而木材、煤块燃烧后却留有灰烬
汽油、酒精、木材、煤块都是常见的燃料,可奇怪的是,汽油、酒精燃烧时,总是烧个精光,什么也不留下,而木材、煤块燃烧以后却会留下许多灰烬。这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汽油和酒精比起木材和煤块来,它们的组成要单纯得多。酒精是纯粹的有机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能够燃烧的,因此只要一点火,酒精就能烧个精光——它们会完全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挥发到空气中去了。汽油虽然是由几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但这几种碳氢化合物也都是极易燃烧的,因此虽然混在一起,照样能烧得一点不留。
可是木材和煤块的情况就不同了,它们的组成要复杂得多。木材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树脂等有机化合物,是可以燃“尽”的成分。可是,树木在生活中还需要矿物质,木材中也因此含有一些矿物质。这些矿物质都是不能燃烧的,当木材中的有机物烧掉以后,这些矿物质就成为灰烬残留下来了。
煤是由古代的树木埋在地下而生成的,煤的成分除碳和一些复杂的有机物以外,也有一些矿物质和不少硅酸盐,因此煤块烧剩的灰烬要比木材多。
除此之外,茅草、稻草等草本植物燃烧后留下的灰烬,通常也比木材多。这是因为草本植物里所含的硅酸盐和其他一些矿物质较多,所以烧后留下的灰烬也就特别多。植物生长时所吸收的钾元素,在植物燃烧后仍存在于草木灰中,所以草木灰是一种很好的钾肥。
知识点:燃烧、灰烬、矿物质、混合物、化合物、有机物
为什么雷雨后空气格外新鲜
夏天的傍晚,往往有乌云、大雨、电闪、雷鸣相互交错,一起降临。潮润的晚风,赶走了闷热,清风习习,给人们带来了一阵凉意。
雨后,漫步在街头或田野,会感到空气格外新鲜。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倾盆大雨给空气洗了个“淋浴”,把大部分空气中“流浪汉”——灰尘都冲掉了;另一个原因是在闪电时,发生一场化学变化——空气中的氧气变成了臭氧。
臭氧也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而且还是氧气的“亲姐妹”哩:1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而臭氧却含有3个氧原子。那么,臭氧是从哪儿来的呢?
诞生臭氧的摇篮是高压电火花,电动机、复印机及电视机等电子设备都会产生高压火花,这些电器周围的氧气受到激发,就变成了臭氧。
雷雨时的臭氧,也是这样产生的。雷,实际上就是一块带正电的云,与一块带负电的云遇在一起,发生放电。云所带的电荷很多,电位差常常高达几亿到几十亿伏特,所以常常产生巨大的电火花,把氧气激发成臭氧。
浓的臭氧是淡蓝色的,很臭,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臭氧具有漂白与杀菌作用。有些地方的自来水里,常常有一股刺鼻的气味,那是因为自来水用氯气消毒、杀菌,残余的氯气有股怪味。现在纯水厂生产的饮用水已选用臭氧消毒,这可以消除用氯气消毒的怪味,改进水质。
稀薄的臭氧一点也不臭,反而会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雷雨后,空气中就弥漫着少量的臭氧,它能净化空气,使空气变得清新。
另外,松林里有许多松树脂,很容易被氧化放出臭氧。因此,有的疗养院就设在松林里,那里被称为“天然氧吧”。
知识点:臭氧、氧气、高压电火花
为什么火柴一擦就着火
火柴全身是容易着火的东西:火柴头的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锑和氯酸钾,它的身子——火柴杆——是用木质松软的白杨木或者松木做的,它的前端还用石蜡和松香充分浸透;火柴盒的一侧,则涂着红磷和玻璃粉。
当你拿火柴在火柴盒边上一擦的时候,火柴头就沾上了一些红磷,红磷一经摩擦受热就着火了,火柴头上的氯酸钾因受热而放出氧气,它们很快地引燃了三硫化二锑。于是,火柴就“嗤”的一声,爆出火苗儿来了。
火柴头燃烧的过程进行得很快,但它已足能引起火柴杆的燃烧。火柴杆燃烧的时间要长一些,所以你有足够的时间用它去引燃其他物质。
人们有了火柴,拿它去引火是非常方便的,只要一擦就行。可是在几百年前,人们还不知道火柴是什么东西哩!那时候,人们要取火可麻烦了。例如在中世纪,士兵们打仗必须随身带着打火石。要射击了,连忙用打火石“嚓、嚓”地点燃导火索,花了一两分钟,才能发射一发子弹或炮弹。这样的点火枪别说是打仗了,即使用它打猎,那“嚓、嚓”的声响,早就使野兽和鸟儿逃得无影无踪了。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诞生于200多年前的意大利,火柴杆用木棒制成,火柴头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和蔗糖。使用时将火柴头接触一下浓硫酸,片刻后,火柴头就激烈燃烧起来了。这种火柴价格高,携带不便,且带着浓硫酸,具有危险性,所以没能推广。直到1834年,世界上才开始流行火柴。刚开始,火柴头上蘸着的发火药主要是白磷。白磷是一种非常容易燃烧的物质,它只要稍微一受热,就会烧起来。有时候,怀里放着这种火柴,它会忽然自己烧起来引起火灾。而且,白磷很毒,生产这种火柴的工人往往会中毒,使用这种火柴当然也是很危险的。后来,人们用磷和硫的化合物——三硫化四磷——来做火柴的发火药。这种火柴叫做摩擦火柴。它虽然没有毒,可是也容易着火,只要在墙上一擦,甚至在衣服上一摩擦就会燃起来。用这种火柴当然也不够安全。
直到100多年前,人们才制成了安全火柴,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火柴。这种火柴光靠摩擦是烧不起来的,它一定得在它自己的外套一侧——涂着红磷的火柴盒上摩擦才行。这种火柴比起它的前辈白磷火柴和摩擦火柴来,的确是安全得多了。
知识点:火柴、磷、氯酸钾、红磷
为什么彩色照片时间久了会褪色或变色
如果保管不妥,一张色彩鲜艳的照片常常会部分褪色或变色。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彩照上的各种彩色染料,大部分为结构较复杂的有机分子,它们和一些普通的颜料相比,显得不很安分。首先,彩照上的彩色染料经不起强烈的阳光照射。这是因为彩照上的部分染料分子,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下被分解了,彩照上的颜色当然就会变浅了。其次,照片如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那么照片乳剂层中的部分染料,就会与水作用而发生水解反应,结果使一部分染料分解成彩色照片显影以前的状态(即分解为成色剂和彩色显影剂两者分别存在的状态),其分解出来的成色剂,又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造成彩色照片褪色。另外,一些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学试剂,也会促使彩照的颜色起变化。
有些彩照除了会褪色外,还会部分变色。例如照片上本来是绿色的树叶,时间久了竟慢慢地变成了青色或蓝色,这种颜色的变化,人们称之为偏色。偏色是怎么引起的呢?这是因为彩照上的染料是由三种不同颜色的染料所组成的,而这三种染料在相同的光照或相同的化学试剂作用下,它们褪色的程度是不相同的,有的颜色较易褪去,有的却较稳定。这样,在一张彩照上,当一种颜色变淡,而另一种颜色却变化甚微时,就会产生某些颜色发生变化的偏色现象。
因此,在保存彩照时,应该注意不要让照片的正面受到较强阳光的直接照射;也不宜将照片长久地压在玻璃板下,或置于闷热潮湿的环境中,最好是夹在影集中,并存放在干燥、凉爽的地方。
知识点:照片、色彩、有机分子、紫外线、分解
为什么用不粘锅烹制食品不会粘底
当你用普通的铁锅或铝锅煎鱼、煎蛋时,很容易出现食品被锅底粘住的现象。而选用不粘锅烹制各种食品时,就不会出现粘底的情况。不粘锅有什么神秘之处吗?
原来,不粘锅只是在普通锅的内侧表面,涂覆了一层特别的高分子材料。我们知道,大多数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都较稳定,通常具有耐酸、耐腐蚀等特性。而涂覆在不粘锅上的高分子材料,是一种被称为塑料王的碳氟树脂—聚四乙烯,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特富隆”。在聚四氟乙烯中,没一般高分子材料所含有的氢元素,它只含氟和碳两种元素,而且氟原子和碳原子之间相互抱得很紧,故而它对外界的物质都“不理不睬”,即使放在硫酸、盐水、王水(腐蚀性最强的混合酸)、烧碱中煮,它也不会变质,其耐酸程度远远超过了黄金。聚四氟乙烯塑料化学惰性的特点,使其在生产、科技、生活等各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它涂在锅上制成不粘锅,仅仅是让它“小试牛刀”而已。“特富隆”覆盖在锅内底上,既不会和沸水发生任何作用,也不会理睬油、盐、酱、醋、面的亲昵。即使不加食用油而直接煎鱼、煎蛋等等,不粘锅照样自顾自地不去粘一丁一点的食物。
不粘锅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乐趣,但需要提醒的是,不粘锅切忌在炉火上空烧,因为聚四氟乙烯在250℃以上的高温下,会开始分解,并放出有毒的物质。此外,不粘锅在洗刷时不要接触硬物,以免“特富隆”涂层被划伤、划破。无论是高温还是划痕,都会降低不粘锅的性能。
知识点:不粘锅、特富隆、聚四氟乙烯、稳定、空烧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用紫砂壶来泡茶
紫砂茶壶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工艺和特产。江苏宜兴素有“陶都”之称,宜兴的紫砂陶器因质地细腻、色泽深沉、雕刻精细而深受人们喜爱。紫砂茶壶是紫砂陶器中最珍贵的工艺产品,其造型独特、制作精巧,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历来为人们所赞赏。很多人喜欢用紫砂壶来泡茶,这除了美观的因素外,还与紫砂壶在泡茶时具有的一些奇妙功能有关。
紫砂壶的里外都没涂釉,这就使壶壁保持了微小的气孔,能透气,却不渗水,这便是它与瓷器的不同之处。正是由于紫砂壶壁充满了这些小气孔,使得它的表面吸附力大大增强,这样就能使茶叶中的芳香油在遇热时,挥发的速度变慢,从而起到了收敛和杀菌的作用。所以,紫砂壶具有延缓茶水霉变发馊的功能。另外,砂质而多微孔的壶壁还能吸附茶汁,积聚“茶锈”,蕴蓄香味,所以有时即使不放茶叶冲水,壶内也会有茶香的余味。人们发现,在瓷杯中沏的茶,两天之后已毫无茶香了,而紫砂壶沏的茶在五天后还有茶叶的芳香呢!
紫砂的传热性很弱,因此用紫砂壶泡茶,抚握不烫手。同时,它对冷热的应变性也很好,在寒冬腊月用沸水冲泡不必担心紫砂壶会炸裂。另外,紫砂壶使用年代越久,越显出晶莹光润。这些优点都是其他类型的茶壶所不及的。
紫砂壶早在宋元时期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为嗜茶者所必备。今天,紫砂茶壶更是名扬天下,无论是作为工艺品还是茶具,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远销日本、欧洲、南亚、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知识点:紫砂茶壶、陶器、功能、霉变
为什么衣物可以干洗
大多数衣物都是用水来洗涤的。可是,有些贵重的衣料,如呢绒服装,用水洗后常常会不够挺括、失去光泽,这可怎么办呢?
100多年前,法国巴黎的一间油脂小工厂里,一个身穿污染油垢衣服的工人在紧张地劳动时,不慎把一桶煤油翻倒,泼了一身煤油。他一时无暇更换,待到收工时,俯首一看,衣服上的油污竟不见了。这使他悟出一个道理,衣服上的油污是给煤油洗干净的。
煤油是一种化学溶剂,能溶解油污而把织物洗干净。用化学溶剂把衣物上的污垢溶解除去的方法,就是干洗法。不过,煤油虽然能溶解衣物上的油垢,但用它来洗涤衣物,会使衣物变硬,且留下极不好闻的味儿,还会使塑料或有机玻璃纽扣变色、失去光泽,甚至被溶解掉。煤油的缺点这么多,当然不能充当洗涤衣物的洗涤剂了。
于是,科学家们在化学溶剂世界里筛选,结果发现,四氯乙烯是一种极好的洗涤剂。用四氯乙烯洗涤过的衣物,不但干干净净,洗后无异臭,而且衣物柔软舒适,能保持呢绒的光泽,不会变形、褪色,更不会损伤衣物。经过长时间考验,现在四氯乙烯已成为世界各国洗衣店公认的标准干洗剂。
干洗是在干洗机内进行的。比较大众化的机洗型干洗机,是把衣物放入一个密封的圆筒内,利用圆筒转动把衣物反复提升又落入洗涤剂中,借助冲击力进行洗涤而最终除去衣物上的污垢。
喷剂型干洗机配有全自动控制的微电脑。洗衣机工作时处于全封闭状态,电脑会指挥一台离心泵把四氯乙烯干洗剂均匀地喷洒在衣物上,干洗剂把污垢溶脱后,洗衣机会自动运转甩脱已经含有污垢的洗涤剂,另换上干净的干洗剂作第二次干洗,这样反复进行30分钟左右,衣物就洗干净了。
干洗后的衣物要认真除去干洗剂,把干洗剂的残留量降到最低,然后用热空气烘干,衣物就恢复原来的状态了。用干洗剂处理衣服,还具有杀菌和消毒的作用,这是比水洗更优越的地方。
含有污垢的干洗剂经过硅藻土和活性炭等吸附剂过滤后,又变成干净的洗涤剂,这样可以反复使用。
知识点:干洗、四氯乙烯、煤油、微电脑、干洗剂
为什么有些衣服会缩水
衣服的缩水现象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例如,当做衣服时选用的衬布或缝线缩水率较大时,做成的衣服经水洗后就会导致面布起皱、变形;而如果面布缩水率过大,则会导致衣服因缩水而变小。
衣服缩水的原因有多种,关键在于织物纤维的结构和性质。例如羊毛织物较易缩水,而且缩水后很难再复原,这是由于羊毛纤维的鳞片间相对运动时,正向和逆向摩擦系数不同所导致的。所以,羊毛织物可选用干洗法作洗涤处理,平时应勤晒、勤拍。如要水洗的话,则应选用有防缩水作用的丝毛洗涤剂或羊毛织物专用洗涤剂。棉布、人造棉布的缩水,则与其本身植物纤维的亲水性有关。这些纤维分子的排列较为松散,分子间空隙较大,水分子易钻入。所以一旦浸入水中,纤维会从经向(垂直于纤维的方向)上发生膨胀,即纤维会变粗,但其长度反而缩短。所以,这类织物浸洗时会变厚变硬,干燥后则会明显发生收缩现象。这是棉布和人造棉布缩水率大于化纤布的主要原因。
衣服缩水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织物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织物在纺丝、织布、印染等过程中,其纤维、纱线要受到一系列的机械拉伸和压展作用,从而产生变形。这些变形在干燥状态时还是较为稳定的,可是在洗涤过程中,纤维和纱线受到湿、热的作用,变形部分就会急速复原,于是就产生了织物的缩水现象。
织物纤维的种类不同,其缩水程度也不一样。通常,人造纤维的缩水性最大,如黏胶纤维(人造棉)缩水率可达10%,棉、麻织物通常为3%-5%,而涤纶、丙纶织物的缩水率仅为0.5%-1%。由此可见,合成纤维的缩水性要比亲水性纤维织物小得多。
知识点:缩水、织物纤维、生产、变形、合成纤维
为什么面包里会有许多小孔
面包香松可口,是很多人都喜爱的食物。在品尝松软面包的同时,你会发现面包里布满了细密的小孔,难怪它会像海绵那样富有弹性和柔性。那么,面包里的这些小孔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得从面包的制作谈起了。
做面包的主要原料是面粉。在将面粉揉成面团时,面包师要加入一定量的酵母。酵母是一类有益的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大量繁殖。当酵母菌揉入湿的面团中后,它就开始生长繁殖。酵母体能分泌出各种酶,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再进一步分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最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分布在面团的面筋网里,使面筋变成如海绵状多孔的疏松体。再经过揉面和烤制,面团里的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使制得的面包获得了疏松多孔的品质。
用于食品中的酵母通常有液体酵母、新鲜压榨酵母、活性干酵母3种。液体酵母发酵力强,但不宜保存;活性干酵母虽易保存,但发酵力不强;而新鲜压榨酵母(简称鲜酵母)既有较强的发酵力,又能在冰箱中保存,所以被较多地选用。鲜酵母是一种含有酵母菌体的奶黄色软固体,其化学成分主要是水、蛋白质、脂肪、糖及少量维生素等。生产鲜酵母的工厂是将一定种类的酵母菌培养于营养液内,通入无菌空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经过高速离心机分离出酵母浆,再用压滤机除去残液并压成块状,即成鲜酵母。
作为疏松剂的鲜酵母其实不仅仅用于做面包,平时家中做各种馒头、糕点时,也可选用鲜酵母作疏松剂。用酵母发酵制作面包不仅口味好,而且营养成分也有所增加。但是含油脂和糖较多的面团,用酵母发酵往往达不到疏松的要求,因为油脂和糖对酵母菌繁殖有抑制作用。另外,用酵母发酵面因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家庭制作面包、馒头时,也常选用酵母发酵粉。化学发酵粉呈白色粉状,是几种化学药品的混合物,它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是碳酸氢钠(小苏打)、酒石酸、酒石酸氢钾及磷酸氢钙等的混合物。化学发酵粉揉入面团后,一旦受热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食品成为多孔的疏松体。
知识点:酵母菌、二氧化碳、面包、化学反应
为什么鱼汤、肉汤会结成冻
冬天,温度计里的水银柱会缩到0℃以下。河水结冰了,家里的鱼汤、肉汤也结成了鱼冻、肉冻。
然而,这却是不同的两回事儿:河水结冰,那是因为温度下降到冰点,水凝固而结成冰;鱼汤、肉汤结冻,却不光是与温度有关,而且与鱼汤、肉汤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变化有关。
在显微镜下,你可以看到,鱼肉和猪肉都像一捆捆甘蔗,它们是由蛋白质纤维束组成的。在纤维束与纤维束之间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像绳子一样,把这些纤维束紧紧地连在一起。
结缔组织主要由韧带质与生胶质组成,它们都是蛋白质。当你用小火慢慢地炖鱼汤、肉汤时,韧带质没什么变化,而生胶质却与水发生了化学作用——水解成了动物胶。
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动物胶能够溶解在水里,形成胶体溶液。但是,温度一低,甚至不一定要降到0℃,它就凝结成冻状。动物胶的营养价值很高,如果炖得更久些,它还会继续与水反应,进一步水解变成氨基酸。氨基酸的味道是很鲜的,这就是为什么鱼汤、肉汤炖得时间越长,味道越鲜。
在水果、蔬菜里,也有一种胶质,叫做植物胶,它具有连接各个细胞的作用。在加热时,细胞膜破裂了,植物胶也会跑到水里去。青菜里的植物胶不多,所以谁也没听说过有什么“菜冻”。不过,有些果子里却有很多植物胶,最出名的要算是山楂了。山楂汤不仅在冬天会结冻,在夏天也能结冻,变成山楂糕。有些果子含胶较少,虽然不能结成成块的冻,可是仍能结成酱,甜美的青梅酱和苹果酱等,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知识点:动物胶、植物胶、温度、化学反应、蛋白质
为什么汽水瓶一打开会冒出很多气泡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得向你介绍一下汽水的身世。
说实在的,汽水与糖水没有多大的不同,它只不过是多含了一些“气”——二氧化碳罢了。
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它喜欢自由自在地在空气中游荡。在汽水工厂里,人们加了很大的压力,强迫它大量溶解在水里。然后,装进瓶子,紧紧扣上塞子,这就成了汽水。
当你喝汽水时,一打开塞子,外面的压力小,二氧化碳顿时像出笼的小鸟,拼命挣脱出来,跑到自由的王国——空气里去。于是,水中就冒出了大量气泡。
夏天,人们常爱喝冰冻汽水。冰冻汽水不光能清凉解热,而且与一条物理定律有关:温度越低,气体往往在水里溶解得越多。就拿二氧化碳来说吧,在101.3千帕(1个大气压)、0℃时,它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体积水溶解1.71体积二氧化碳;而20℃时,1体积水只能溶解0.88体积二氧化碳,几乎相差一半!冰冻汽水由于温度低,其中的二氧化碳比较难于逃逸,所以喝起来就感觉到泡沫特别多。
人们喝进汽水以后,肠胃并不吸收二氧化碳,况且肚子里温度高,二氧化碳很快地通过口腔排出来,这样就能带走热量,使人有清凉的感觉。另外,二氧化碳对胃壁还有轻微的刺激作用,能加速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
为了更可口、更富有营养一些,人们还在汽水里加进了糖、柠檬酸、橘子精与一些香料等。现在,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品种已越来越丰富,有瓶装的,也有罐装的,有无色透明的“雪碧”,也有棕黑色的“可乐”……另外像啤酒、香槟等饮料里面,也加进了二氧化碳。
有趣的是,大自然也会制造“汽水”哩:火山旁,往往有地下水冒出,形成温泉。由于地下压力很高,使许多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溶解在水里。而当地下水一喷出地面,就像刚开瓶的汽水一样,常常是白浪滚滚,大冒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