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兢兢业业配合始皇治理大秦。
百姓们过上了比以前好的日子,虽然只是好一点,但明显未来有望。
六国余孽处于继续观望和通过各种渠道加入强秦队伍的进程中。
赢舜华兢兢业业种地,顺便“研究造纸”中。
不是赢舜华不想让老父亲用上纸,是她有自己的考量。
决定夺嫡前,她太小,不敢弄太大动作,把自己害得个“天妒英才”的下场。
决定夺嫡后,她想等成为皇帝后用廉价书籍轰炸旧阶级,用科举制灭掉汉代养起的世家门阀。这更得小心计划,不可随便乱来。
四大发明,赢舜华早早就安排好了它们的出场目标。
如今的问题来了,要不要让始皇大大提前用上纸呢
拿出来吧显得她无所不能,老爹要什么她都能办到,那以后他爹想要火箭大炮她怎么办
不拿出来吧有言论思想的封神在前面吊着,大秦帝国确实在变成文化传播的肥沃土壤。
好难抉择。
赢舜华一番思索后决定,再等一两年,看看仙幕后来的内容再做决断。
也不缺这点时间。
就在一片祥和的努力中,三月之期很快流过,大秦帝国再一次迎来了仙幕。
熟悉的片头后,是皎月坐在酒楼包厢中的画面,她身后就是热闹喧嚣的集市。
“光耀帝有一个习惯。当她失败的时候,她会一个人静下心来,将整件事从头到尾捋一遍,找寻失败的原因。”
回溯石中,绿茵遮盖的树下,周围一个伺候的下人都没有。
赢舜华盘腿坐在软垫上,皱着眉头思考。
皎月道“经过努力,光耀帝得出了她想要的结论。”
随着皎月的解说,一直皱眉思索的赢舜华终于说话了。
只见她握紧小拳头,满脸严肃的说“条条大路通皇位,此路不通我就换一条。”
“那么光耀帝换的路上什么呢”皎月施法,数十枚回溯石开始播放赢舜华的所做所为。
皎月道“在光耀帝看来,扶苏能成为始皇认定的继承人,有很多原因在里面,她要做的就是一一击败这些原因。”
“其一,扶苏是长子,还是公子。而她只是个排在中间不上不下的公主,这一点没办法改变。”
“其二,扶苏拥有最大的支持着始皇,在光耀帝看来,这同样不是什么大问题。”
“扶苏总是惹怒始皇,总有一天始皇会忍无可忍,到时候她趁机把人弄走,等她当了秦二世,一切成了定局再把人放回来就行了。”
“其三扶苏的母亲是楚国公主,秦国贵族中来自楚国的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天生就是扶苏的簇拥者;”
“而自己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美人,她天生没有扶苏那样强大的外家。但在光耀帝看来,她的劣势,同样是她的优势。”
“没有血缘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那就用单纯利益来创造。比起血缘,光耀帝更信服利益,从龙之功、封侯拜相,必定能吸引无数人前仆后继。”
“夺嫡之事,无碍乎打倒挡在前路的敌人,争取更多支持,让本就心生犹豫的父亲看清现实。”在诸多回溯石的画面映衬下,皎月的目光似乎都变得深沉了,“经过一次失败,光耀帝已经不再把希望放在始皇身上了。她要的是始皇不得不选她。”
仙幕的画面,也全都印证了皎月的话。
对于扶苏。
她不再像之前一样等扶苏犯错后再跳出来,而是像始皇的期望那样,以扶苏辅佐者的角度,做好劝诫工作。
扶苏和始皇的政治理念不同,赢舜华和始皇的政治理念不同,不代表扶苏和赢舜华就是一国的。
赢舜华的政治理念介于扶苏和始皇之间,她认为的帝王必须像始皇一样有威慑天下的手段,也要有兄长一个样仁爱子民的胸怀。
这样的赢舜华,在她不刻意迎合的时候,和扶苏同样有分歧。
而这样的分歧,也很可能是惹怒始皇的分歧。
赢舜华,在扶苏这件事上,她做到了父亲的期望,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对于诸子百家。
她不再像以前一样怀着讨好始皇的心,以一个学生面对老师的心态请教问题,而是以平等者,甚至是主君的身份来拉拢他们。
和扶苏偏向儒家,胡亥是法家的赵高教导长大的不同,赢舜华什么书都看,好的坏的,只要是宫里的藏书她都看。
驳杂的阅读量让她能接受大多数人的观点,并对那些治世之法给出自己的见解。
随着和这些诸子百家诸多学者的关系深入,她也在不经意的释放一个信号可惜我不是皇帝,无法让先生之才得以发挥。
仙幕中出现最多的画面就是
赢舜华用她从始皇那练出的专业表情叹息道“先生真乃大才也,若秦国有先生的帮助,必定能更加强盛。可惜我只是一个公主,人微言轻,无法让先生一展所长。先生若需要,我勉励为先生引荐,寻个好去处。”
而这些人中,选择引荐的,干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上司压根没有公主那发现他才华的慧眼,还是公主好。
而那些没有选择引荐的,其实知道自己的思想只是小众,像公主这样的伯乐不会再遇到了。
最终他们的想法都会化作统一的叹息,“可惜十一公主不是未来的帝王。”
这样的想法是可怕的,只需要一个火星,随时都可能爆炸成“支持十一公主成为秦二世,他们就能一展所长”。
和赢舜华一起看仙幕的一墨家弟子没忍住,问道“公主对那么多人承诺,这些人涉及诸子百家众多思想对立的学派,公主如何兑现承诺”
这弟子更想问的是你这根本就是在忽悠人,就不怕玩脱。
“我还没干过那些事,我怎么知道”反正她那些谋划全都因为仙幕的出现没能按计划实施,那她就坚决不承认。
至于是不是忽悠人,那当然不可能。
有一句话叫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