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则会呈现出一幅人鸟和谐相处的丰收美图。
那珍珠似的葡萄、枣子、红灯笼似的苹果等等,不单单引得喜鹊、白头翁、鹩哥等飞鸟不停地光顾聚集,更是勾住了村子里小朋友们的脚。
五六株不同种类的秋菊竞相绽放,阵阵香味沁人心脾。
惹得村里爱花的人们不由自主地走进院子驻足观赏。
而每逢此时的和宇文老人,要么和老伴坐在在葡萄藤下的石桌前切磋棋艺;要么老两口静静地品茶闲话;要么二人就干脆钻进书房里挥毫泼墨。
总之,人也罢,鸟也罢,虫也罢,爱怎么地就怎么地。
老两口完全不管不顾;除非,有人在院子里叫他们。
不大一会儿,穆和风与路嫣就到了外公外婆的祖宅。
推开虚掩的大门,穆和风就大声地叫唤:
“外公,外婆!”
见一直无人应答,穆和风便牵着路嫣的手径直走进院子。
轻轻地,穆和风将葡萄树下石桌上的保温壶、茶壶、茶杯移了一下位置。
随即,他与路嫣就将两大袋子礼品放了上去。
接着,他顺手就给自己和路嫣倒了两杯茶水。
然后,他们小两口就惬意地坐在石凳上一边喝茶,一边欣赏满院美景。
一瞬息,穆和风仿佛回到了童年。
那时,一有时间,穆成林与妻子和晓凤就会带着儿子穆和风回到这祖宅。
与其说穆成林两口是看望岳父母;不如说他们是让岳父母,教导他们怎样管小娃娃;或者直白地说,就是让岳父母给自己管娃。
提起外婆张翠碧,洪城市恐怕不认识她的人都少。
这源于外婆从二十多岁开始,就在保育院工作;临退休前都在担任洪城中心保育院院长。
即使退休后,外婆还被返聘回去。
后来,身体实在吃不消,才被外公硬硬地逼回了祖宅。
当然,帮闺女和晓凤管娃,和宇文老两口更是求之不得。
所以,只要遇到穆成林夫妻俩忙得抽不开身的时候,和宇文老两口就会主动承担起照顾外孙穆和风的任务。
他们要么到城里把幼小的穆和风接到身边;要么由穆成林小两口亲自把他送回来,很放心地交给两位长辈照看。
老两口不但对穆和风的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还不忘谆谆教导他学习一些文化知识。
甚至,外公外婆还会专门教穆和风学习地道的洪城方言。
穆和风清楚地记得,他刚会说话,外公外婆就开始教他辨认日用品。
那时,他们会把家里的肥皂,香皂、火柴盒、蜡烛、搪瓷碗等等,拿出来放在石桌上,一字摆开。
外婆不但教他用标准的普通话,准确地说出各个日用品的名称;而且还很耐心地用方言一字一句地教他念道:
“洋碱、胰子、洋火、洋蜡、洋瓷碗……”
当然,穆和风也很认真地跟着外公外婆学着念。
以致于穆和风上幼儿园的时候,看到肥皂和香皂,就不由主地说:“洋碱、胰子。”惹得老师和同学们哄堂大笑。
但他并不觉得尴尬;反而,还骄傲地告诉大家:
“你们光会说普通话,都不会说咱洪城的方言,我会说,也会念。谁叫你们没有外公外婆教你们学说方言呢?”
稍大一些,外公外婆还教导他学习书法。
老两口那认真的样子,简直叫人无语。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传统的优秀文化必须代代相传,坚决不可断代,否则就会成了千古罪人。
虽然那时,穆和风很小,不懂什么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从外公外婆的身上,尤其是在外公身上,不仅见识了、学习了,也得道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