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明那小子,他可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
……
一日后。
白龟载着三人,离开杏花山。
诸葛明知道缘由,并没有跟来。
他打算继续沉淀数年。
这一趟出游不知道会离开多久,也不知道会不会回来。
临行前,李常笑留给诸葛明一道木质令牌。
令牌可以破解杏花山的“迷踪阵”,走出杏花山的地界。
不过只有一次的效用。
一旦诸葛明离开,想要再回来就不可能了。
这也是李常笑立下的规矩。
无论华元,诸葛朗还是诸葛明,只要决定出世,在天下还未安定前,就无法再回杏花山。
他们的离开,也将让杏花山成为一片真正的世外桃源。
永远的远离战火和兵灾。
……
下山后先到涅阳城。
原来的县尉宗默高升,被调到长沙国任职。
李常笑的熟人只剩黄严和张伯祖还在。
与二人拜别完毕,正式启程。
荆、益两州,这些年他们没少去,自然没有故地重游的必要。
于是问过二人的意见,第一站是去长安。
作为都城,想必长安会有不一样的光景吧。
华元和诸葛朗只在书页,还有旁人的吹嘘中听说过长安的繁华,向往久矣而未能一见,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
临安元年,七月。
凉州传来捷报。
响应太平军叛乱的羌胡和义丛胡都被平定。
坐镇益、凉二州的“摇光将军”张包,也被青牛道宗的高手击杀。
余下的渠帅也都死伤殆尽。
至此,新朝境内只剩河北,山东的太平军依旧作乱。
随着大胜接连,朝廷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平叛期间,朝廷由于国库钱粮不足,于是听任世家大族自行募兵平叛,并依照战功封赏官职。
并州、冀州、扬州、荆州等多州的郡国官职,都被封赏给有功之人。
刨除少数出身低微的有志之士,其中相当大一部分的官职,都落入世家大族的手中。
他们得了朝廷名分,而且又招募了大量部曲和士卒。
一旦局势恢复平稳,那些分散天南地北的郡县,将成为一个个掌握独立兵权的小王国,听调不听宣。
届时,哪怕司隶依旧有帝王坐镇。
可放眼全天下,朝廷不亚于名存实亡。
这种情况可比太平军肆虐还要严重的多。
有忧切国政的老臣上奏请命。
关中王大为重视,开始着手准备战后的收尾工作。
最大的变化,是改变战功授官的难度,将提官和升官所需的战功大举拔高,以减少朝廷继续封官的力度。
同时,关中王提拔王氏宗亲,把他们分封到郡县。
虽然宗亲子弟能力有限,却也聊胜于无,总比外姓人更值得信赖。
还余下一点,用于拉拢死忠朝廷正统的老臣,尤其是饱受儒学熏陶的巨儒们。
他们一心苦读圣贤,拥立朝廷正统。
是再合适不过的盟友。
关中王颁布政令前,是权衡过各方利益的。
几家起兵最早的士族,手中已经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官职和兵马,成为朝廷政策的既得利益者。
虽然最新政令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可并不足以逼反士族,反而会形成一批与朝廷共生的拥趸。
真要放任世家割据一方,那朝廷的威严可就彻底成了笑话。
这是王氏一族绝对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