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不过二十岁、一直都在县学读书,也没有甚么机会闯荡江湖的啊?并且他一个书生,怎么能和那么多三教九流的人物打得火热?
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吧?他们两个都是官场上浸淫多年的,论学历比王伦可高多了,很多人物都是闻所未闻,他一个被黜落的县学生员,怎地眼界如此之宽?
不但他,潘公也很好奇。没想到这位王世兄竟然是藏龙卧虎之人,若非积年老吏,很难把本朝的事说得这么透澈清楚、对官场的事也门清----他只是个被黜的县学生员啊!若是有人提携,假以时日,未尝不能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武植的朝中助力呢。
这里武植感触更深。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他是确确实实见识到了。明明去年见到王伦时,他还是那种不谙世事的书呆子,于人情世故半点也不晓得,便是平常也能显出格局之小。
可是现在看来,自己真是小觑了他。他里是书呆子?完全就是一块璞玉!也许就因为不平则鸣,他才会在西门庆怂恿之下做出造谣中伤自己之事吧?所以说,演变成今天这局面,自己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呢!
咱们的武植前县令很有自我解剖的精神。
于是便有些计较。
不一日便到了东京,无论前生还是后世,这都是王伦第一次见到宋朝的首都。果然不愧是当世第一流的城市,光是人口就达百万,而在同期,世界上其它的大城市如巴格达、罗马、伦敦,城市人口都在四万到二十万之间,东京开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都市。
这座城市,外城周长25公里,蜿蜒壮阔;内城是衙署、寺观和商业集中的地方,人口密度极大。看着各色风物、各色人等、各色建筑,王伦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一直说东京发达,《清明上河图》他也看过,史学家谈起东京的繁华只是说“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都没有实地观察过来得震撼。
无怪乎后人林升写了一首诗说“直把杭州作汴州”,那是把开封城作为标杆来比较呢;也无怪乎《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来到汴梁后就被眼前的繁华震撼了,他们以为自己到了蓬莱岛,身处人间仙境。
比起临清、阳谷那些小地方,王伦觉得他来对了。在这种地方,他比时人多出近千年的优势才有机会发挥出来么。
东京,我来了!
进奏院里,他们看到潘公,原来他先他们一日到的京城。潘令先对王伦的出现很惊奇,然后武松说了之后全释然了,对王伦的“义气”之举还是很赞赏的。
不知道如果他明白王伦只是想着来打秋风会有何种脸色?
次日,潘公和武植入谒宿太尉,留下武松和王伦无所事事。虽说开始武松是存了找西门庆算账的念头,但是到了东城才知道,要想在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找一个人,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