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第314章 朝廷大让步(2 / 2)

【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6个月前 作者: 修仙狂徒

主战派的势力占了上风,纷纷附和高太尉之言。哲宗皇帝一时拿不定主意了,道:“就依高太尉之见,继续征剿!”于是朝廷又先后派谢麟、李湜督军,经制蛮事。

当谢麟、李湜在了解诚徽州(今城步、绥宁、靖州)一带的情形后,都认为在这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建置设官,条件尚未成熟,主张放弃所设州县,以缓和民族矛盾。于是二人联合上书宋哲宗皇帝,说武力暂时无法将杨晟台、粟仁催的反抗镇压下去,请求对杨晟台的义军停止追剿,以安抚为主,不久以纾荆湖之力。

由于杨晟台的义军在诚徽州不断击败宋军,于是请求和平解决的武将和文官不断上书,朝廷议定:“废堡寨,撤戍守,而以其地予蛮”。

十月,宋哲宗诏谕曰——湖南、湖北及广西路,对杨晟台等免于“追讨”,诸路所开道路,始置堡砦并废。

北宋朝廷废除了渠阳军,仍称诚州、徽州和渠阳县,命杨光僭之子杨昌达为诚州知州;贯堡等地皆罢戍,择授土官,毁楼橹(军用建筑物),撤官舍(营地),护领居民入寨。边吏有擅杀蛮人者皆坐罪,诸路所开道路、创置寨堡并废。

自此,杨晟台起义取得重大胜利,从而保住了杨家族人的封土。此后,宋廷对五溪地区的郡县,一度弃而不问,故《五溪蛮颂》赞曰——二十四载到元佑,杨晟台乱绥靖边。转运使军唐义问,率兵一万镇压前。功亏一篑和羞走,蛮民起义到明年。王安征讨王安死,李湜谢麟相继缠。制蛮经事全无得,放弃诸蛮仍旧前。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是年杨晟臻纳贡归附朝廷,宋王朝废徽州,建莳竹县,不久改绥宁县;改诚州为靖州,隶属荆湖北路,辖永平(原渠阳县)、会同、通道三县。北宋朝廷直接派官员统治原来诚徽州之地,将杨再思的嫡系后裔统统左迁到了贵州黎平。

北宋王朝为了避免杨家将集团再次聚众起义,通过各种手段逐渐剥夺了其诚州的封地。可杨家子孙自唐朝后期以来,就已经在五溪之地繁衍了二百余年,杨家这颗大树根生叶茂,砍了一些主枝,侧枝照样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侧枝同样可以变成主枝。杨家集团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尚武传统深入杨家子孙,“杨家枪法”在城步寨落地生根了。

宋崇宁三年(1104),湖南武冈军绥宁县,城步寨资水源头,石井图村八卦岭的一个贫农家里。男主人杨发祥,是个长工,给地主种地,祖上就留给他两亩薄田了,农闲时候就砍点柴卖了,换点油、盐、酱、醋之类。

女主人李氏,会纺纱织布,给大户人家洗衣服,挣点家用。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清明节以后就会又有一个孩子降临。清贫的家境,夫妻俩没有怨天尤人,只知道有力气、勤劳、踏实,就能够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杨发祥是杨晟台留在城步寨的小儿子,自从十多年前杨家的大部分子孙搬去了贵州以后,杨家的土地大多就成了官田。他自幼习武,会使杨家枪,颇有一身好力气,尽管失去了大片土地,也没有难倒他这个八尺汉子。

自从娶了妻子李氏,杨发祥更加忙个不停了,尤其是家里添丁之后,整天笑呵呵的。大户人家见他做事从不偷懒,诚诚恳恳,只要是有活儿也常常叫他,付工钱的时候,总是要多给几个子,这让杨发祥心情很是舒畅。

杨发祥也识字,很想去考个武举,可是地方的保长明确地告诉他说,杨家的子孙没有资格。

“为什么?”杨发祥问道。

“四个字,杨家造反。”保长冷冷地说。

“哦。”杨发祥没有再问,只好认命了,天无绝人之路,他时常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杨家会重振家业的。

细雨绵绵的清明节到了,杨发祥带着儿子去了狗崽石(今茅坪镇土桥一带)祖坟给老祖宗赤水峒峒主杨正修扫墓。

杨发祥摆上酒水、水果、胙肉,点上了香烛以后,雨正好停住了,老天爷开眼了!

父子俩虔诚地跪在坟前,杨发祥磕了三个响头之后,手掌合十,口中念念有词:“祖公老爷(老祖宗),您保佑我杨发祥吧。不久我就要再添一个孩子了,家业若想再兴旺发达,就靠孩子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