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很普通,在沂州几乎遍地都是,等我们签了契约我就会告诉大家。水泥作坊最好是建在河边,这样可以利用水车的动力,否则只能使用畜力或人力,那样成本就高了许多。”
何志远讲完后,赵玉河马上问道:“请问何公子,建一个一百人的水泥作坊,一个月能产多少斤水泥?”
“如果把水泥作坊建在河边利用水车粉碎的话,一月可以生产两百万斤。半年就可以回本,而利用人力粉碎只能生产一百万斤,一年才能回来。所以我们建议建在沂河边上。”何志远答道。
接着有人问:“修罗泉庄到十字路的这条水泥路,需要多少水泥?”
“我们算过,十个一百五十人的水泥作坊,刚好能供得上。”何志远回道。
“请问何公子,修这条水泥路大约多长时间?”那人接着问。
“大约半年时间。”
“那我们岂不是白忙活吗?半年后,生产的水泥再卖到哪里去?”那人失望的反问道。
何志远呵呵一笑,然后说道:“你们尽管放心,绝对不会让你们白忙活。等这条路修好,水泥的销路也就打开了,在建筑行业,水泥会彻底替代三合土。以后的销量还会越来越大。而且水泥路不可能只修这一条,以后还会越修越多。”
这时候两名杂役拿来契约,一直没有说话的周大人催促道:“诸位考虑好了没有?如果考虑好了就请在契约上面签字。”
赵玉河拿过契约看了一会,觉得没有问题,便第一个在契约上签字,接着他的朋友郑老板也在契约上签字。其他人犹豫再三,最终只有四人签了契约。而且这四人只是签了最小规模的契约。赵玉河与郑老板两人分别投资两千两银子,两百人的规
模。这样算来,还不能保证足量供应修路的水泥。
对于这个结果何志远非常意外,明明在莒州水泥已经供不应求,但到了这里却受到冷遇。这四位之所以签契约完全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起来还是对水泥的效果没有信心,再就是这些商人都是建筑行业的门外汉。他们没有完全看到这里面的商机,只是想投机一把而已。
赵玉河与郑老板看到此种情况,感觉自己发财的机会来了,赵玉河在何家镇很长时间,知道何家镇的几个生意都很赚钱,如果以后搭上这条线,以后不愁没有生意做。他与郑老板低头商量了一会,然后对何志远说道:“何公子,刚才我与郑老板商量了一下,决定把另外三家的名额我们都答下,请问是否可以?”
何志远心道总算遇到有眼光的老板了,此种情况下,何志远当然答应了。于是赵玉河当即又追加投资五千两,郑老板投资一千五百两。如此以来,赵玉河一共投资了七千两银子,郑老板投资了三千五百两,两人占了总投资的三分之二还要多。
等签完字以后,何志远对两位老板赞扬道:“两位老板好有魄力,在大家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下,两位为何对水泥作坊这么有信心?”
赵玉河拱手道谢,然后说道:“不瞒何公子,我几个月前就在何家镇包工盖房子,对于何公子的豪爽与能力早有耳闻。更对水泥的作用也了解得非常透彻,我认定水泥必然是未来的主要建筑凝胶材料,所以对水泥作坊非常有信心。更对何公子的为人还非常有信心。”
郑老板也说道:“我和赵老板是多年的朋友,水泥作坊的事情还是他劝我投资的。既然他认定此项目可行,我当然要随着投资。听闻何公子的博学多才,豪爽大方,与您这样的人合作我们有充足的信心。”
何志远连连道谢,然后说道:“两位老板既然如此相信我,我必不会让你们失望,请两位放心,投资水泥作坊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不久以后,你们将会是沂州最大的水泥生产商!”
签完契约后,何志远马上动身回莒州。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明天就是除夕,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开始了。
何志远来到这个时空差不多一年时间了,这一年来他家从一个交不上税粮的破产小地主家庭,一跃成为莒州首富。不仅如此,何家镇也从一个五六百人的小村庄,发现成为一个一万多人的小城镇,即使放在后世这也是想不敢想的事情。
何志远现在除了拥有几百万两银子的身家,而且还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火器部队,虽说人数不多,但保卫何家镇的安全,甚至保卫整个莒州的安全绰绰有余了。
这支军队才是他安身立命的绝对保障,而科学院更是他不断积累财富的强大后盾。这了这些,再通过科举上位,才可能富国强兵,百姓才能有安稳的生活。
就在莒州百姓快快乐乐过新年的时候,此时的朝邑危险却一步步的走近。